第62章 流通(1 / 2)

“錢要是流通起來,大家一股腦把錢都取走咋辦?”李善長皺著眉,一臉憂慮地問道。

壽兒提出的看法確實新鮮,可萬一老百姓在錢莊提不到錢,國家信譽怕是要一落千丈。

“這時候就用上工部新鑄的錢了。”

朱標給出了答案,新鑄的錢正好能解燃眉之急。

但這對鑄錢局的壓力可不小,況且大明朝銅料短缺,近年來造的小錢質量參差不齊。

“老爺子說的在理,但要是出現擠兌潮,這法子肯定玩不轉。所以得從頭開始,立個規矩嚴禁擠兌,一旦發現苗頭不對,馬上示警,派兵火速趕到現場。”

朱壽認真地說著,歸根結底,錢莊得靠硬手腕撐著。

“我明白了,要是哪天大量擠兌,錢莊的錢被一取而空,那就是百姓不再信咱大明能管好他們的錢了,要麼是聽了啥風聲,要麼是地方上遭了災。”

朱元璋恍然大悟,錢就是他的信用象征,錢莊自然也是。

但錢畢竟是錢,有些人迫於他的威嚴,像那些北元餘黨,不得不承認大明,用大明的錢。

他們絕不願意自家財產隻因錢莊一張紙就沒了。

但也有人願意存,就像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們。

想到這裡,朱元璋隱隱感到,朱壽這小子心裡或許一直沒忘他們,不然也不會暗示自己放過那些本應懲處的功臣。

這一切從一開始就計劃好了?真能像他說的那麼簡單嗎?

老朱審視朱壽,眼神異常慎重。

“對,得把這些規矩寫進《大明律》,散布謠言引起擠兌的,一律按叛國罪論處。”朱壽點頭,認同老朱的話。

“所有王朝垮台,幾乎都和經濟崩潰脫不了乾係,而這錢莊能讓我們直接看到哪裡出了問題,災害也是危機的一種。”

朱元璋一聽這話,眼睛一亮,沒想到還能預防民變。

朱標則是心頭一震,這些淺顯的道理他們都懂,但從沒人想過通過經濟來扭轉局麵。

自古以來,重農抑商的思想在炎夏大地生根發芽,早已長成了參天大樹。

儘管時代進步,商品經濟初露端倪,卻依舊受到國策的嚴格壓製。

他不知道朱壽這改革之後,會釋放出怎樣一個驚人的力量。

但他是壽兒的親爹,就算八年未見,他也無條件相信自己的兒子。

見三人都被說服,朱壽決定進一步鞏固他們的信心,於是鄭重其事地說:

“接下來我要講的,是錢莊另一大好處,能解決曆代王朝包括大元都繞不過去的難題——通貨緊縮!”

“什麼是通貨緊縮?”朱標忍不住問道。

“市麵上流通的錢少了,東西就便宜了,特彆是糧食。糧價低了傷農民,農民受損會離散,農業一垮,國家就窮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