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輕工業發展(2 / 2)

新移民的華商投入到紡織業是李明遠樂於看到的現象,對於那些開設布衣店的商人,政府雖然沒有像對待退役士兵那樣給予先進貨後付款的優待,但是在稅收方麵,政府也做出許多減免,減少了他們經營商棧的成本。

紡織業的繁榮不僅給新移民的華商們帶來了可管的利益,對於與紡織業息息相關的畜牧業和經濟種植業也有很大影響。

眾所周知,紡織業的原材料是葛、麻、棉花、動物皮毛、蠶絲等,在中原地區,麻是普通百姓衣物的最主要原材料,而南美洲因為地理位置的影響,主要的紡織原材料是棉花和動物皮毛。

歐洲殖民者抵達美洲後,帶來了亞麻等植物,使得當地的經濟植物種類發生了變化,但是卻沒有改變棉花作為紡織業主要原材料的地位。和南美洲其他地方一樣,南裡奧格蘭同樣以棉花作為紡織的主要原料,在靠近烏拉圭的南部平原地區,種植著大量的棉花,河套紡織廠的紡織原材料也是就近從附近農田中獲得。

以棉花為原料製作生產出來的布匹質量要高於亞麻,因此,李明遠並未改變南裡奧格蘭的經濟農業結構,隻是派人從大陸和歐洲等地引進一些其他類彆的經濟植物,使國內的經濟農業結構更加全麵。

桑樹養蠶是華夏聞名世界的一項優勢農業,而南裡奧格蘭氣候環境與江南地區相同,十分適合作為發展養蠶業的基地,因此,李明遠在交代孫彬的任務中就有從大陸引進桑樹、蠶蟲以及江南破產的紡織女工等部分。

經濟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華人農民的經濟收入,而一些原本沒有種植經濟作物或者隻種植很少部分經濟作物的退役士兵們,在紡織業發展的帶動下也開始在自家田地裡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

退役的華人士兵和分到土地的華工們都擁有大麵積的土地,特彆是經曆遠征後退役的華人士兵,分到幾百畝土地後,大部分土地因為人力不足不得不空置下來,幾十畝耕種的土地也因為種植的水稻、大豆過多,收割起來十分耗費力氣。所以和種植經濟作物的收益兩相比較過後,越來越多的退役士兵選擇騰出一部分精力種植經濟作物,而小米等莊稼則按照政府提倡的人均耕種麵積種植。

因為紡織業的影響,國內的農業順著經濟農業和傳統農業相結合的方向發展,而作為動物皮毛的畜牧業則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由於巴西、阿根廷等國的經濟封鎖,南裡奧格蘭的馬匹、牛羊等牲畜數量在初期一直不高,後來,政府在與美國人就華工引進達成協議後,很快又達成了引進牲畜的協議。

這次交易是南裡奧格蘭進行的最大一場牲畜引進交易,根據協議內容,南裡奧格蘭以低於市價一成的價格從美國一次性購買兩萬匹公馬,四萬匹母馬,一萬頭公牛,四萬五千頭母牛,七萬頭綿羊,還有十萬頭低價處理的野生水牛。

野生水牛馴服難度大,南裡奧格蘭方麵原本沒有購買野牛的想法,不過聽到美國人開的價格後,南裡奧格蘭方麵的負責人王有田動心了一頭野牛的價格僅為水牛價格的十分之一。

美國人開出的價格很低,王有田聽到後迅速向李明遠報告,在得到同意後,又增加了購買十萬頭野牛的協議。

要說美國人為什麼會低價處理這批野水水牛,李明遠剛開始還不明白,後來向王有田仔細詢問後才弄清楚,原來美國人在建設太平洋鐵路時,鐵路公司組織公司成員捕獲了上百萬頭野牛,其中除了作為食物被工人吃掉和病死的外,到鐵路修建完成,還有十多萬頭野牛沒有處理掉,因此才想著低價賣給南裡奧格蘭方麵。

野牛雖然不能用來耕田,不過僅是把這批野牛作為肉牛宰殺,獲得收益也超過從美國人手裡購買的價格,而且野牛不僅能夠食用,還可以用來與水牛配種,生出來馴化的下一代水牛。

和美國人的交易進行的比較順利,到1869年十月,購買的牲畜已經全部到達南裡奧格蘭,而且一些在運輸過程中受傷的牲畜也進行了有效利用,被李明遠指示食品加工廠製作成罐頭供應部隊食用。

在牲畜養殖上麵發展起來的食品加工業是與經濟農業不同的一個方麵,養殖的牲畜除了皮毛作為原材料供應紡織廠外,牲畜本身的肉類則可以製作成罐頭保存起來。

食品保存在保鮮技術發展起來後便不再是限製人們食用的製約,使用鐵質罐頭將容易腐爛的肉製品保存起來更是降低了肉類的價格,使普通百姓也能購吃的起肉類。

南裡奧格蘭位於潘帕斯大平原之上,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為食品加工行業了充足的發展空間,而對於罐頭類食品,在李明遠指導下,加工廠不僅製做出各式肉類罐頭,水果、食用醬、蔬菜等方麵也開發出許多新產品。

從美國購買的牛羊等牲畜主要用於農業發展,可以供給普通百姓食用的肉類並不多,肉類罐頭在開始階段主要供應部隊食用,因此,食品加工廠最初生產的產品主要是蔬菜和水果罐頭。

不能經常吃到肉類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不過購買一罐價格不高的蔬菜、水果類罐頭,第一次嘗到特殊加工後的食品罐頭滋味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沒有像紡織工業那般火爆,作為新事物的食品罐頭剛開始隻是在小範圍內流傳,後來吃過食品罐頭的滋味後,更多的華人選擇購買第二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食品罐頭,原本新鮮的食物成了普通人日常必備的食用品,食品加工行業也在不經意間融入到普通華人中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