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茫茫》!
這部電影,厲害!
夏天他們第一次看的時候,好些人當時就覺得害怕了!
然而,這並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部特偵片,或者叫反特片?
在70年代初,一部手抄本小說開始在知青群體間流傳。
故事始於一條幽深的石階,石階儘頭通往一座陰森的老宅。一隻帶血的手搭在老屋的門檻前,一雙繡花鞋緩緩移動著……
即使早已記不清具體情節,但想必很多人都對這段陰森恐怖的開篇記憶猶新。
這部手抄本小說就是著名的《一雙繡花鞋》。
那個時候,小說肯定不能公開發行,完全是靠著手把手之間的傳抄散播。
根據不完全統計:這部小說的傳抄數量曾經一度接近一百萬冊,而且越傳越廣,內容也越抄越玄乎。
即便當時沒看過手抄本的朋友,也一定聽過小說的名字。
久而久之,這部小說的影響力已然超越作品本身,成為了一樁都市傳說~
就在去年的時候,小說得以正式出版!
這不,連電影都有了。
據說,電影原名《靜廬凶殺案》,在上映時被改名為《霧都茫茫》。
這種害怕又讓人忍不住想看的新鮮感覺,是之前所有的文藝作品都沒有的。
恐懼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情感,也是人類欲罷不能的探索動力。
在後世,恐怖片和喜劇片可是以小博大的唯二選擇!
這部電影威力有多大?這麼說吧!
當天晚上,米蘭就來敲門了~
夏天:“乾什麼?”
門外的米蘭:“我一個人有點怕。”
夏天透過門縫看到,這婆娘抱著一個枕頭,嘴角一抹詭計得逞的笑容。
枕頭都抱過來了,你要乾什麼?!
夏天:我要是讓伱進來,就該我害怕了!
……
4月1日,愚人節~
中銀開始在國內發行外彙兌換券。
外國人、華僑、三地同胞過入國內時,須將所持外幣,在中國銀行或指定的外彙代兌點。
以當時的彙率,兌換成外彙券,並在指定範圍內與人民幣等值使用。
這算是正式開始流通了!
外彙券有7種麵額,最大的100塊,最小的1角。
物以稀為貴,這一條在什麼時候都是成立的。
外彙券能買到很多緊俏物品,這就注定它稀有而有價值。
依規定是不準私自在民間兌換,但很多心思活絡的人都嘗試著偷著換。
因為它的官方兌換價與黑市價向來有很大距離,有很大的套利空間。
這倒騰外彙券,在之後幾年,都是一個撈偏門的發財路子。
當然了,抓的也挺嚴!
到了月中,國際上傳來了一個消息——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去世了。
他的死竟然在國內引發了一波薩特熱潮?!
走在大學和高校中,幾乎每人腋下夾著一本薩特,每個人都能說上一句“他人即地獄”。
這個時候人們喜歡學習,喜歡看書,喜歡思考,所以哲學也非常火。
在91年出版的《西方思潮於中國大學生》中,著者在魔都13家高校統計得出:85年到86年,擁有和看過薩特、海德格爾、尼采、弗洛伊德等著作的大學生,比例高達80%~
在前幾年恢複高考後,大學生社會地位非常高。並且有實際利益,讓大家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
所以在整個80年代,“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是全社會發自內心認同的價值觀。
這個時期,閱讀哲學、科學、文學著作,是非常高大上的行為。凡是有誌青年,都會設法擴大自己的閱讀量。
這時候知識分子談錢還是很難為情的,人人都有激情,並且不是一般的激情,是繼往開來的激情。
因為上述社會氛圍,當時博學多才的窮學生,能吸引異性眼光。
這也是一個很強大的激勵~
這時娛樂活動極少,連電視都罕見,看書已經是最好的娛樂活動了,不像後來有這麼多網絡遊戲、短視頻來搶占青年們的時間。
生活壓力也沒後來這麼大,有大段的業餘時間,可以被用來係統閱讀某一領域的著作。
甚至能夠看到幾個人坐在馬路邊上,討論文學的巨大熱情。
而90年代後,再也沒人崇拜知識了,都開始崇拜“企業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