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葉也沒有刻意去挑什麼,都在一鍋裡燉著,趕上什麼吃什麼。
這一筷子,正好夾起一塊牛肺。
肺頭這個東西,白葉一向是不太愛吃的。
主要是不喜歡肺的口感。
他更喜歡肝和腸。
這兩種香啊。
做個焦溜肥腸,做個火爆豬肝,那都是很能下飯的菜呢。
若是喝酒當下酒菜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是這肺吃下去,味道很可以。
白葉吃下之後還有點意猶未儘,“梁哥,這裡也有柱候醬。”
“是啊。”梁龍笑著點頭,“這可是牛雜煲必須有的調料,有了這個,再加上炭火沙煲慢慢燉,才是出來老廣們認可的味道。”
“這柱候醬,到底是什麼啊?”
“柱候醬啊,其實是以人名來命名的。清朝嘉慶年間,有一位大廚名叫梁柱侯的大廚,他所在的餐館叫三品樓。當年他以大豆、麵粉為原料,經製曲、曬製後製成醬胚,再用豬油、白糖、芝麻、豆豉醬、生抽等重新蒸煮而成。其色澤紅褐,豉香味濃鬱。當年梁柱侯就是以這柱候醬製成的柱候雞為招牌,一舉成名。後來,這就成了一味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很多菜肴都是要放的。少了這一味,滋味也少了很多。”
梁龍說起這些來,頭頭是道,“這柱候醬是綜合的濃香,放在牛雜煲裡,既能掩蓋牛仔的膻味,還能給這一鍋牛雜調味,是絕配的調料。”
“竟然是名字。”白葉眼裡都是羨慕。“作為一位廚師,能有一道招牌菜,或者是留下什麼專屬的調料,這簡直太棒了。”
“是啊,每個廚師都想要這樣流傳千古。那梁柱侯後來離開了這家三品樓,自己專門製作醬料了。三品樓早就不是當年的三品樓了,可柱候醬卻依然長青不敗。”
梁龍和白葉對視一眼,手中茶杯碰了一下一飲而儘,心中都是感歎。
哪個廚師不想在餐飲的千年長河裡,留下一點痕跡呢。
白葉又吃了幾塊牛雜,覺得這裡的牛雜是真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