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葉總,留下來的職工,集團公司下一步準備安排他們做什麼工作?”有職工問道。
“我正想跟大家交代這個問題,簾子布項目轉讓出去以後,我們下一步想做汽車零配件,屬於機械製造行業,這跟以前的項目有較大差彆。”
葉佳怡故意強調這一點,目的是讓那些年齡稍大,學習新知識有困難的職工,隨項目一起轉到新公司。一方麵,馬經理的新公司確實需要這些富有經驗的老職工,另外,昌達集團接下來的汽車零配件項目,技術含量比較高,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年輕人,如果那些老員工留下來,對他們的工作安排都將是個問題。
葉佳怡的幾句話提醒了眾人,簾子布分公司的員工原本幾乎都想留在昌達集團,這畢竟是一家在全市名列前茅的大企業,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職工們具有切身感受,這十來年,不管外界發生什麼變化,昌達集團從未拖欠過員工工資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除了節假日,也幾乎沒有放過假,大家感覺很穩定。
反觀那些中小企業就不同了,不定時放假時有發生,拖欠工資更是家常便飯,誰知道這家新公司將來會是個什麼樣子?但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員工,除了跟隨項目去新的公司,他們沒有彆的選擇,留在昌達集團,下一步要做汽車零配件,這些老員工的素質肯定不符合要求,將來說不定麵臨下崗危險。
幾天以後的統計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一線職工選擇了跟隨項目去新公司,那些選擇留在昌達集團的,都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輕職工。管理崗位的情況與此類似,選擇留下來的,都是年輕管理人員。
這個結果對雙方都有利,雖然馬經理接收到的都是一些年齡超過四十歲的中老年職工,但這些員工的經驗正是他的新公司需要的。昌達集團隨項目送走了一批中老年職工,在接下來的新項目實施過程中,避免了這些職工麵臨下崗的尷尬。
辦完所有轉讓文件和交接手續,已是三個月以後的事了,至此,馬經理成了簾子布項目新的主人,關雲天帶著老馬見了所有客戶,並希望客戶們繼續關照今後的業務。
......
老馬接手後,生產管理方麵,過度非常平穩,但他獨立運行了不到一個月,就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正常經營過程中需要的流動資金如何解決?
馬經理找到農行的劉行長,“支付了昌達集團的項目轉讓費,我就沒有多少錢做流動資金了,現在你說怎麼辦呢?”
聽老馬一說,劉行長也是恍然大悟,“哎喲,咱們把這件事都忽略了,對呀,你是外地人,企業的流動資金怎麼解決呢?”
“要不我用設備廠房作抵押,在你們這裡申請貸款?”
“首先,你是外地人,不具備這樣操作的條件,另外,銀行對設備廠房根本不感興趣,再說,那些設備廠房都折舊的差不多了,還能抵押幾個錢?廠區地皮倒是個好的抵押物,但你們是租賃的場地,土地所有權不在你們手裡。”劉行長也縮手無策。
也許受到感染,老馬的情緒更是焦急,一邊在劉行長辦公室來回踱步,一邊搓著手,嘴裡還不住地念叨,“這可怎麼辦呢?”
“呃,你沒找昌達集團的關總說說這件事嗎?”劉行長問。
“我都接手一個多月了,這種事又跟人家無關,怎麼跟他說呀?”老馬道。
劉行長略一思忖,“你還不知道吧,昌達集團旗下有一家昌達擔保公司,實際上就是一家民間融資平台。”
“你是說民間借貸公司?一般利息都比較高,本身簾子布就不是高利潤產品,那樣的貸款我們不敢用啊!”老馬對民間借貸不感興趣。
“也不一定,你應該跟關總接觸一下,把你的想法和顧慮跟他說說,我覺得他不會坐視不管。”
(本章完)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