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達集團下一步發展計劃,我們打算涉足社會養老事業,不知道地方政府在養老機構的選址規劃方麵,有沒有什麼計劃?”關雲天道。
“你們要涉足養老事業?”老祁用異樣的目光看著關雲天,“昌達集團從事加工製造和房地產開發,怎麼突然想起往這方麵發展?”
“做企業的人,隨時都在尋找商業,我們認為養老事業有足夠的市場空間,就想往這一領域投資。”
“跟一幫老人打交道,為他們養老送終,這裡麵能有什麼商機可言?”老祁持懷疑態度。
“我們的調研已經做完了,你知道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因為曆史和現實的原因,城市養老事業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就是我們決定從事養老事業的主因。”關雲天道。
“市場需求不假,問題是侍候那些行將就木的老年人,能從他們身上榨出多少油水?”跟絕大多數人一樣,老祁對這個行業也不看好。
“幾十人,甚至三二百人的養老機構,如果沒有政府補貼,確實很難盈利。要是做成規模,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關雲天信心滿滿。
“規模----,你能做多大規模?”
“我們的計劃是投資一百億,在省城興建一處十萬張床位的養老機構,你覺得這規模怎麼樣?”
“十萬張床位,這是個什麼概念?”
“根據初步估算,需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要至少五萬個房間,建築麵積一百二三十萬平方米,僅工作人員就需要六七萬人。機構建成後,可以基本滿足省城七十歲以上老人們的需要。”關雲天道。
“原來如此,不得了!思維限製了我的想象力。我以為你們隻是搞一個普通的養老院,沒想到這麼大的規模,難怪你對盈利狀況很樂觀。”老祁驚歎道。
“是啊,沒有規模,就像你說的那樣,侍候一幫老人,怎麼可能盈利?”
“可是,一百多萬平方米建築,相當於好幾個商住小區的麵積,這怎麼解決呢?”
“當然是新建。如果地方政府沒有這方麵考慮,我想問問祁主任,你覺得在考慮城市規劃的時候,把這些建築放在城市的什麼位置比較合適呢?”關雲天道。
“因為至今沒有規劃,我也說不好,不過”老祁略作思忖,“在我看來,養老機構不宜放在城市裡麵,最好放在交通比較便利的城郊。”
“為什麼?”
“首先,市區地價寸土寸金,養老機構占用這樣的資源沒有必要;另外,遠離城區的喧囂,在城郊幽靜的環境裡,更有利於老人們安度晚年;第三,必須交通便利,有利於職工和老人們的家屬來去方便。我認為這樣的位置就很適合建設養老機構。”
關雲天點點頭,“城郊的地價便宜不少,如果在郊外,將會為項目投資節省一筆資金。”
“實際上,養老機構屬於政策扶持項目,利潤微薄,確實不應該健在鬨市區。”
“恕我冒昧,祁主任,你這個思想能反映在今後的城市規劃中嗎?我倒是願意節省投資。”
“城郊土地資源相對豐富,應該可以得到支持,如果在城裡尋找好位置,那才是給我出難題。上百億的投資,解決數萬人的就業問題,這樣的項目應該儘快上報市府。”老祁道。
“一步步來吧,現在還處於計劃階段,這不是才向你谘詢位置布局嘛。”關雲天道。
“但是我要提醒你,一旦你們這件事情鐵板釘釘了,要馬上向建委打報告,我們召開城市規劃會議,為項目建設用地做規劃。”
“事情肯定是真的,現在唯一確定不了的是何時開始實施。”
“哎喲,既然調研都做完了,我覺得應該抓緊時間,彆忘了,你們能想到的,其他人不一定想不到,要是有人捷足先登呢?”
“哈哈!即使有人也想做這件事,哪怕他成立一家幾千上萬張床位的養老機構,對我們的項目也不會有任何影響,因為省城的養老需求很大,不在乎多幾千張床位。但我可以肯定地說,絕對不會有人想做我們這麼大的規模,畢竟上百億的投資,不是一般機構可以想象的。”關雲天道。
“我有點不明白,認準了的事,為什麼還定不下時間呢?”
“不瞞祁主任,昌達集團投資養老事業的前提,是從地產開發行業撤出來,現在手裡還有一大堆地產業務,起碼得等這些業務處理的差不多了,才能正式建設養老工程。”
聽了關雲天的解釋,老祁反而一頭霧水,“這兩者之間還有什麼關聯嗎?”
“當然有!根據我們的計劃,養老工程需要的資金和前期管理資源,都來自於昌達地產公司,兩者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