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外兼並重組,然後將資產打包上市,等過了解禁期,再將昌達集團持有的股權變現,從而悄無聲息地撤離傳統產業。關總,你們這招掩人耳目的金蟬脫殼之計,簡直太巧妙了!”陳學良讚歎道。
“當然,傳統產業麵臨一些困擾,隻是昌達集團撤離這一領域的原因之一,我們這麼做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在昌達集團實現全麵的產業升級。”關雲天道。
“做民營企業的,能主動想到產業升級,實在難能可貴!”
“形勢所迫,如果想要企業繼續生存發展,就得趨利避害,未雨綢繆,不要等到危機爆發了,才想起拯救措施,那就悔之晚矣,想跑都來不及!”
“當初打包轉讓出去那些傳統產業板塊,不知現在的情況怎麼樣?”陳學良道。
“我們剝離傳統產業,並不是覺得傳統產業不能繼續經營,恰恰相反,在現實中,傳統產業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因為傳統產業具有進入門檻低的特點,這一領域的競爭早已呈現白熱化,而且亂象叢生,為了規範行業行為,監管政策勢必越來越嚴。不是昌達集團害怕競爭,也不是我們回避監管,前麵我已說過,趨利避害,是對企業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能避開的障礙,為什麼非要迎頭而上,碰的頭破血流呢?”
“但是,規避風險需要銳敏的探測嗅覺,如果繼續經
(本章未完,請翻頁)
營傳統產業,現在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昌達集團如果繼續經營那些傳統產業項目,現在什麼樣子不好說,但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在那幾個傳統產業項目中,有個十幾萬千瓦的燃煤發電項目,在我們撤離後的第三年,就因為環保政策而強製關停了。據我所知,即使仍在經營的項目,因為各項監管政策的收緊,後來的經營成本也出現大幅度上升,現在的利潤空間,比當時小多了!”想起以前那段往事,關雲天慶幸當時的決策。
“幸好及時剝離那些傳統產業,否則,還不知道會給昌達集團造成多大損失!隻是那些後來的接盤者,恐怕虧得一塌糊塗了吧?”陳學良感歎道。
“也倒不至於虧的太多,雖然發電項目關停了,但我們幫助上市公司及時轉產了一個中成藥項目,既避免了發電廠職工的全麵下崗,又阻止了上市公司業績的大幅度下滑,使企業平穩度過了一場危機。”
“關總,昌達集團既已從傳統產業抽身離去,你們為何還要為以前的事操心?”
“嗨,昌達集團不是那種隻顧自己利益,不管彆人死活的企業,雖然已經剝離傳統製造業,但也不想眼看著接盤企業陷入困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幫一把,絕不袖手旁觀。”
“這也是昌達集團在社會上口碑極好的原因吧?”
關雲天點頭讚同,正好借題發揮,“企業文化跟人的品質是類似的,一個人如果自私自利,心懷不軌,必然沒有什麼朋友,現實中有些人以為自己很聰明,把彆人都當傻瓜,跟任何人交往都想占便宜,一旦占不到便宜就覺得自己吃虧了,這種人不管他嘴上說的多麼動聽,人們都會離他而去。企業交往也是如此,生意場上講究親兄弟明算賬,這沒有問題,該掙的錢當然要掙,該承擔的責任也不能推卸,如果利欲熏心,彆的企業就會躲著你。”
其實,一家企業的口碑,跟管理者的人品一脈相承,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即使他的經營管理能力再強,他領導的企業也不可能有健康的企業文化。反之,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老板,企業在他的領導下,必然人心所向,廣結財源。
陳學良也許不知道董事長的良苦用心,關雲天認為,作為昌達集團的接班人,經營管理方麵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優良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更加重要,將來把昌達集團交給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掌管,不僅令人放心,也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長達半年多的考察過程中,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陳學良和項飛,不僅工作能力高出一籌,而且人品也得到關雲天、葉佳怡和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一致認可,否則,他們兩人也不可能受到重點關注。
關雲天認為,陳學良和項飛能脫穎而出,也屬難能可貴,對於這樣的青年才俊,他們良好的品質固然令人欣慰,但在正式對外公布之前,除了對他們進一步觀察考核,也有必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的價值觀得到鞏固。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