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在朱慎錐麵前好是一通埋怨,朱慎錐聽了也暗暗好笑。
王晉武說親的事他很早就知道了,要不當初也不會把王晉武從草原弄回來。
“那邊已定下了?”
“定下了,這兩日就得去請期,成親的日子也挑好了,要是孫家那邊沒意見,辦事就在下月初八。”王榮談到兒子婚事時,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他給王晉武挑了一門好親事,對方是代州振武衛孫家的女兒,今年正是二八年華,據說這女子容貌秀麗,賢良淑德,是王晉武的良配。
代州振武衛孫家名氣不小,孫家早年和王家一樣,也是當地的世襲百戶,不過相比王家,孫家六代前就開始鼓勵子孫習文,到第五世起,孫家一連就出了好幾個讀書人,其中還有兩人當過官,一個是知州,一個是知縣。
等到這一代,孫家更是興旺,又有幾人中了舉,甚至還有一個萬曆四十七年科舉中了三甲同進士成了朝廷官員,這樣的身份改變在世襲百戶中不多見,孫家也漸漸從軍戶的身份轉變成了書香門第。
王家和孫家祖上有些交情,但隨著上百年過去,這份交情有些淡了。如果不是因為王榮現在成了潞州衛的指揮使,還沒資格和孫家結親呢。現在身份的不同,王榮也有了底氣,在考慮王晉武婚事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孫家,讓人去打聽一番得知孫家正好有個女兒待嫁未婚,問清楚了相貌品德年齡後,王榮一眼就看中了對方。
為了撮合此事,王榮親自去了一趟振武衛孫家,見了見孫家的家主孫元震孫老爺。
得知王榮前來,孫元震熱情招待,雙方坐下笑談了兩家祖上往日的情誼,又說了些其他尋常話,等聊了片刻後,王榮就開門見山提起了王晉武的婚事,告知了對方自己來意。
對於王榮的來意孫元震雖然有些意外,但同時也有些心動,自己的小女的確是要找婆家的年齡了,前些時候他還和夫人私下閒聊,想著什麼時候托人尋摸尋摸,給女兒說一門好親事。
這剛要瞌睡就來了枕頭,王家居然看上了自己女兒,還提出了這個請求,這不由得讓孫元震心熱起來。
王家和孫家本就是故交,兩家的先祖都是當年一起到山西的軍戶,在軍中本是同僚,又都是世襲的百戶,早些年前兩家常有來往,隻是日子久了,再加上相聚有些遠,來往的少了些,但不代表兩家就斷了交情。
現在的孫家不同往日,已從軍戶經幾代變成了書香門第之家,尤其是孫元震的長子中了同進士後成了正兒八經的朝廷官員,眼下在商丘擔任知縣。
以孫家的條件,給女兒說親自然要門當戶對,如果是以前的王家,孫元震或許會考慮一二,可如今王家早就不同,王榮現在是潞州衛指揮使,一衛最高的軍事長官,要論品級可比自己當知縣的兒子還高不少呢。
而且王榮膝下就一個兒子,王晉武現在也已有百戶之職了,未來王晉武接替王榮指揮使的可能很大。哪怕當不了指揮使,當個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也是穩穩的。從這點來說,兩家成親的確門當戶對,甚至對孫家來講還略有高攀了呢。
再加上兩家往日的交情,雙方知根知底,把女兒嫁過去自己也放心,當即孫元震就動了心,他雖然沒有馬上一口答應,但從神色來看此事八九不離十。
當晚好好招待了王榮,宴後孫元震就和夫人商議起此事來,把王榮的來意告訴了自己夫人。
得知此事,也為女兒的婚事上心的夫人很是高興,王家的情況她也了解,王榮親自來求親足以證明對這婚事的重視,而且王家的身份地位都不差,如這門親事能成自然是再好不過。
兩人商量後決定先去找人打聽打聽王晉武的情況,看看自己這個“女婿”的性格人品,既然是要嫁女兒,這個女兒他們一直疼愛,是孫家的掌上明珠,總不能嫁一個不靠譜的人吧?哪怕孫家和王家是世交,必要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留了王榮幾日,等打聽得來的消息反饋後,得知王晉武的人品不錯,相貌堂堂,又有一身好武藝後,孫元震兩口子也徹底放心了。
就這樣,孫元震答應了王榮,接下來就是後麵的程序了,王榮回去後就要走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等流程,隻有這些流程一遍走下來,才能完成這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