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鄒縣?”
“嗯,就是那地方。”
朱慎錐聽朱秀兒這麼回答,心裡頓時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鄒縣這個地方朱慎錐從來沒有去過,但卻聽說過,因為就在他剛從蒙古回來的時候鄒縣出了一件大事,而這件大事和當年趙屋嶺的往事還有幾分淵源。
當初趙屋嶺的一陣風,也就是化名梁三郎的薑水山就和這一次鄒縣的出事有些關係。
倒不是薑水山弄出的鄒縣事,薑水山早就給朱慎錐給宰了,這麼多年屍骨恐怕也全爛了,怎麼可能死而複活跑山東去搞事。
但要說淵源卻一點都不假,薑水山是徐鴻儒的弟子,而徐鴻儒又是王森的弟子,王森是聞香教的教主,之前王森起事後失敗身亡,教主之位就傳給了徐鴻儒。
薑水山在林州布教出了事,後來化名就跑到了趙屋嶺,接著又企圖在趙屋嶺起事,因為當時為了拉攏李虎等人,朱慎錐得知消息後果斷采取了措施,再加上張錫鈞的幫忙,一舉滅掉了薑水山一夥人,最後拿下了趙屋嶺和趙屋村。
這個事已過去好幾年了,趙屋嶺和趙屋村現在也成了朱慎錐的地盤,朱慎錐還利用趙屋嶺便利的條件和礦山做了經營和謀劃,如今是他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而鄒縣的事雖然和薑水山沒有直接關心,但和他的師父徐鴻儒有關。天啟二年,按捺不住的徐鴻儒在山東突然起事,一度還打下了鄆城,開倉放糧聚眾數萬,直逼巨野。
接著,徐鴻儒揮師攻下鄒縣,又拿下了滕縣,這時候他手下的部眾已達到了二十多萬,聲勢浩大氣勢如虹。
大明朝廷得知後大驚,尤其是鄒縣和滕縣這兩地北鄰濟寧,南接徐州,是運河漕運的重要地段,兩縣丟失後直接影響到了朝廷命脈,一旦不儘快撲滅叛亂,大明朝廷損失巨大。
為此,天啟皇帝下旨讓山東巡撫趙顏指揮官兵剿滅徐鴻儒,同時調任前大同總兵楊肇基為山東總兵,全力圍剿叛亂。
雖然徐鴻儒手下的人不少,可麵對正規軍的反撲,他的二十多萬亂民根本就不堪一擊,僅僅不到三個月就連連敗仗,所占的地盤丟了一半,無奈退守鄒縣和滕縣,意圖繼續同官兵抗衡。
見徐鴻儒居然固守不走,官兵大喜,調集直隸各部切斷其後路對其老巢發起猛攻,沒多久城池攻破,徐鴻儒兵敗被俘,後押至京師處死,徐鴻儒的起事就此灰飛煙滅。
從起事開始到結束隻有區區三個多月的時間,最終雖徐鴻儒敗亡身死,可卻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這也算是曆史上明末起義的開端,而鎮壓了徐鴻儒後,地方上表麵雖然平複了下來,可隱患尤在。
就在今年初夏,由於山東大旱,當地百姓生活無源,之前藏在民間僥幸逃脫的徐鴻儒部下趁此又開始作亂,聚集上千民眾在鄒縣豎旗叛亂。
鄒縣一叛,朝廷大驚,急忙調動軍隊鎮壓,而山東其他各地也有蠢蠢欲動的跡象,朝廷的軍隊雖很快就把鄒縣的亂軍給鎮壓了下去,可山東叛亂依舊未徹底解決,這些日子官兵還在圍剿地方,以徹底清楚徐鴻儒的餘部力量。
那劉氏的家人就在鄒縣,是叛亂開始區域,而且之前鄒縣已經經過一次叛亂,誰都沒想到又來這麼一次。
想到這,朱慎錐不由得搖頭苦笑,如果他猜的沒錯,劉氏的家人恐怕是凶多吉少了,要怪也就怪她的家人,之前叛亂平定後為何不早點離開,偏偏繼續留在原地,這躲過一難難不成還是再躲過一劫麼?天下哪裡來那麼幸運的事?
更何況,聞香教叛亂不光是聞香教會殺人,朝廷的官兵也會殺人,甚至後者殺人的手段比聞香教更毒辣幾分。明軍向來就有拿老百姓的人頭冒功的先例,如果是和異族作戰還好些,因為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建奴,他們的樣貌和發型和明人有些不同,殺良冒功還有些風險,不敢做的那麼明目張膽,可麵對聞香教叛亂就不一樣了。
大家都是明人,殺幾個老百姓,用他們的人頭來說是聞香教,朝廷也分辨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劉氏的家人不是死在聞香教的手上恐怕也逃不過明軍的屠殺,生存下來的可能性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