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訴努爾哈赤自己是大明官員,深受朝廷重用,怎麼可能投降他一個小小建奴頭領?至於什麼高管厚祿更是可笑之極,他好好的大明官不做去部落當官?腦子進水了才會有這樣的想法。而努爾哈赤要把女兒嫁給他更是不屑一顧,一個建奴的女兒再貴重也是建奴,先不說長的漂亮不漂亮,僅僅身上的那股子騷味自己就吃不消,這等福分還是算了。
至於努爾哈赤吹噓的二十萬大軍更是瞎扯,自己又不是三歲小兒不識數,難不成還看不明白城外軍隊的規模麼?你後金滿打滿算才多少人?二十萬大軍?除非你老奴能把所有八旗人丁加包衣全拉出來還差不多。
現在你手上能用的兵力撐破天也就十三萬人,而且這個十三萬是打了引號的,去掉隨軍的輔兵、包衣什麼的,八旗兵能有六萬就算不錯了。還二十萬大軍?伱以為是當年曹操赤壁之戰那會?那時候曹操一共十五萬人,就敢號稱八十萬大軍,聽說你努爾哈赤熟讀三國,可卻沒學會曹阿瞞的精髓,你怎麼就不號稱五十萬呢?
袁崇煥這封回信言語嘲諷,字句挖苦,看得努爾哈赤七竅生煙氣得暴跳如雷。
見無法勸降袁崇煥,努爾哈赤當即下令攻城。
當日,後金大軍以楯車和重騎兵猛攻寧遠,擺出一副要一氣拿下寧遠的架勢,見此袁崇煥仰天大笑,對左右道:“賊至也!”隨後淡定自若,指揮部下堅守城池,用火炮還擊。
戰前袁崇煥還有些擔心,可一開戰袁崇煥守住寧遠的信念瞬間就增加了幾倍。道理很簡單,八旗雖然凶悍能戰,可問題在於這不是野戰,如果是在野戰,袁崇煥自然是沒有把握和努爾哈赤的大軍對抗的。
但現在是攻城戰,明軍占據寧遠有著地利之便,靠著堅固的城牆你八旗兵再厲害總不見得長了翅膀飛進城吧?想要破城,必須先占據城頭,拿下城頭後再打開城門,這樣八旗兵才能拿下寧遠。
可問題在於八旗兵的騎兵你上不了城頭,重騎兵再猛也隻能在地麵上馳騁。在沒有火器的情況下,僅僅靠著手裡的弓箭加上楯車這種原始攻城的玩意就想拿下嚴陣以待的寧遠?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寧遠擁有最先進的紅夷大炮十幾門,除此之外還有佛郎機、一窩蜂、火銃等各類火器,城中的糧草火藥充足,就算守個一年半載都沒問題,他倒要看看努爾哈赤這個老奴能和自己拚消耗拚多久。
事實也是如此,缺乏火器的八旗就連攻城的楯車也沒幾輛,用原始的作戰方式和嚴陣以待的寧遠明軍進行攻城戰實在是不智的手段。當天攻城,從早上到傍晚,努爾哈赤發動的一波連著一波的攻擊,可就算這樣連城頭都沒摸到,在城下損失極其慘重。
哪怕這些損失大部分不是八旗精銳,隻是一些其他部落的輔兵和包衣等,可這樣的損失也看得努爾哈赤眼皮直跳,臉色難看不已。至於楯車這玩意,更是在明軍猛烈的炮火下被擊毀多輛,沒起到什麼作用。
第二日,不甘心的努爾哈赤繼續指揮部隊攻城,但這一日從早上打到晚上依舊拿寧遠毫無辦法。後金這一邊損失極為慘重,兩日交戰下來後金的人馬居然傷亡數千人,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八旗精銳。
等到第三日的時候,隨著前兩日的防守成功,寧遠守軍打得更是得心應手,心態也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現在的士氣如虹。這一日努爾哈赤的損失更大,等太陽落山收兵後清點損失,三日努爾哈赤這邊損失實在不小,雖說大部分都是輔兵和包衣,可其中也有不少八旗精銳,如此巨大損失讓努爾哈赤心痛不已,而寧遠城那邊卻毫發無損,明軍的傷亡更是遠少於己方。
如此結果,實在是讓努爾哈赤無法接受,自起兵以來他哪裡打過這樣憋屈的仗?這十幾年他帶著八旗橫掃遼東,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現在偏偏在一個小小的寧遠碰了釘子。
看著不遠處的寧遠城,努爾哈赤氣得咬牙切齒,簡直要把牙全給咬碎了。正當他決定第二天調集更多的軍隊繼續猛攻寧遠,非得把寧遠拿下來不可,幾個貝勒極力勸阻努爾哈赤,說寧遠堅城擁有火器之利,眼下後金軍隊沒有能攻城的火炮,僅僅靠目前手段要打下寧遠恐怕很難。
就算最終不顧一切代價拿下寧遠,那麼八旗的損失也必然極其重大。這三日,交戰的情況大家都看在眼裡,輔兵和包衣的損失慘重,再打下去就得直接消耗八旗兵了,可八旗兵是後金的基礎,也是後金能夠存在的依托,一旦八旗沒了,那麼後金也就完了。
再說了,八旗的優勢是騎射,不是攻城戰。把精銳的八旗消耗在無意義的攻城戰中根本就沒這個必要。既然拿不下寧遠城,倒不如就此罷兵撤軍,常言說的好,隻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風水輪流轉,等以後他們後金擁有了火炮這樣的攻城大殺器,再來對付寧遠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