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初登汗位,最重要的就是掌控住後金內部的大權,這權利更要緊的就是兵權。
後金是八旗起家,八旗的擁有者至關重要,手裡有多少牛錄就有多少兵權,這點皇太極心裡很清楚。
如果他不快刀斬亂麻,解決掉大妃阿巴亥,那麼他根本就控製不住後金權利,更會給自己未來埋下禍根。
一旦留著阿巴亥,再加上阿濟格三兄弟手中掌握的正黃和鑲黃兩旗,皇太極這個大汗就名不副實,到時候阿巴亥母子聯手,一旦發動就能把自己趕下汗位取而代之,深謀遠慮的皇太極絕對不會坐視這樣的事發生。
所以阿巴亥必須死,隻有阿巴亥死了,阿濟格三兄弟就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而且沒了阿巴亥,他接下來慢慢對付阿濟格三兄弟也容易的多,等到把他們手裡的兩黃旗拿走,那麼自己的大汗之位就穩如泰山,再也無人能夠動搖。
後金內部因為汗位更替一時間也沒顧得上大明的念頭,初登汗位的皇太極眼下要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等他這些事全部做完,理清頭緒,坐穩位置後,才會騰出手來繼續麵臨和大明的戰爭。
而在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去世的消息也傳到了寧遠,當袁崇煥聽到努爾哈赤去世的消息後先是一驚,接著就是一陣狂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死了?老奴死了!死的好,哈哈哈!死的好啊!”袁崇煥高興的手舞足蹈,整個人都有些癲狂了,這個被大明上下視為最大對手的敵人終於死了,努爾哈赤的死似乎代表著遼東戰事的即將結束,大明怕的不就是這個老奴麼?沒了老奴,區區後金又算得了什麼?
高興之餘,袁崇煥又不由得有些惋惜,因為得到的消息是努爾哈赤病重而死。如果努爾哈赤不是病逝的,而是被自己在戰場上弄死的那多好啊,僅憑這份功勞,自己不僅能聲震四海,更能名垂青史呢。
突然間,一個想法從袁崇煥腦海中冒了出來,他摸著胡子琢磨了許久,越想越覺得借努爾哈赤之死做一下文章是不錯的辦法。
傳聞努爾哈赤是毒疽病發而亡,可毒疽真的是毒疽麼?反正大明也不會派人去後金打聽消息,更不可能挖開努爾哈赤的棺材驗屍,倒不如把毒疽病發改成傷口惡化而亡更妥當些。
至於這傷口是怎麼來的?這就更好解釋了。今年元月努爾哈赤不是領兵攻擊寧遠麼?寧遠大戰努爾哈赤無功而返,直接就說自己當時率領守軍以炮火還擊,打傷了努爾哈赤就得了。
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受傷,回去後就一病不起,至前幾日病重而亡。如此,努爾哈赤的死不就成了自己的功勞了?把此事宣揚出去,天下人很快就會知道是自己弄死的努爾哈赤,如此大功難道朝廷不會重賞他?到時候遼東經略之位就是自己的了,而也能因為打死努爾哈赤讓自己名垂青史,被後人所崇敬啊!
越想眼睛越亮,袁崇煥當即就做了決定,連夜寫了奏折給朝廷,在奏折中他捏造了努爾哈赤在寧遠被炮火重創,回去後負傷不起,最終身死的經過。同時,袁崇煥還找來自己的弟弟袁崇煜,讓他弄些人在遼東軍中和關內各地包括京師傳播努爾哈赤的死訊。
在傳播死訊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努爾哈赤的死因是因為在寧遠城下被他袁崇煥的炮火所傷造成的,這點至關重要。聽明白了哥哥的話後,袁崇煜眼珠子一轉就知道這其中的用意了,連連點頭,急急就去辦這個事去了。
幾日後,關於努爾哈赤的死訊傳到了京師,京師得知後上下沸騰,所有人興奮異常。
這麼多年了,遼東建奴就是大明身上的一根刺,老奴努爾哈赤更是大明最大的敵人,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使得大明在遼東的戰爭一敗再敗,損失慘重。
眼下這個老奴終於死了,死的好,死的妙啊!努爾哈赤的死,在所有大明人眼裡標誌著遼東戰事的即將結束,一時間全看到了和平到來的希望,就連這些日子一直病沒好的天啟皇帝也難得精神起來,笑逐顏開。
和努爾哈赤之死消息傳來的同時,關於努爾哈赤死因的傳聞也沸沸揚揚傳播開來。
這些傳聞有鼻子有眼,都說努爾哈赤之所以會死那是因為在寧遠城下被袁崇煥的炮火所傷,傷重而亡。一時間,原本就因為寧遠大捷而聲名大噪的袁崇煥更成了整個大明討論的對象,無數人對袁崇煥崇拜之極,更把他視為大明第一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