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皇太極(1 / 2)

等袁崇煜回到寧遠,把皇太極的意思告訴了袁崇煥,又帶袁崇煥去看了皇太極的“誠意”後,袁崇煥心裡也很是高興。

彆看袁崇煥一直吹牛說自己比孫承宗還厲害,對付後金不費吹灰之力,可真正坐上遼東經略後的他反而開始有些心虛了。

之前他隻不過是兵備道,寧遠之戰後才擔任的遼東巡撫。一直以來,袁崇煥都是在孫承宗手下乾活,負責的也之事寧遠的防務。

打工和做老板是完全不一樣的,十個打工人眼裡九個覺得自己老板是傻X,根本比不上自己,老板這個位置自己來坐一定比老板乾的更好,自己隻是運氣差些罷了,要論能力遠比老板來得強。

袁崇煥就是這個心態,他一直覺得憑著自己的本事彆說遼東經略了,就算坐上當初孫承宗的薊遼督師都是沒問題的。可當他真正從一個打工人變成老板,開始掌握更大的權利時,所處的位置和考慮問題角度的不同,使得袁崇煥突然發現當老板並非那麼容易。

現在的袁崇煥已經是遼東經略了,整個遼東他是一把手,到了這位置,他不再僅僅負責寧遠一處的防務,而是要考慮全局。

真坐上這位置才發現事不是那麼好做,自己知道自己,袁崇煥細思之下覺得自己吹出去的牛要實現沒那麼容易,可問題這牛已經吹出去了,總得有個交代吧?想來想去正好天啟皇帝給他升官的同時也帶了話,袁崇煥靈機一動就有了和後金和談的想法,隻要後金同意和談,重新尊大明為主,那麼遼東的戰事就可以用這個方式結束,到時候大明名義上就是後金的主子,後金成為大明的藩國,這樣一來就不用繼續打仗,雙方也能實現和平。

如果能達成和談,放棄遼東給後金也是值得的,畢竟這麼多年的戰爭下來,大明再強也有些吃不消,其他的不說僅僅每年巨額的軍費支持就已經超過正常財政收入了,如果不是魏忠賢搞錢的本事無人能比,恐怕遼東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派弟弟袁崇煜去沈陽,目的就是要試探一下皇太極,而現在皇太極給自己的回複讓袁崇煥高興不已。看著皇太極送給自己的厚禮,袁崇煥心中更堅定了當初的看法,他覺得皇太極和努爾哈赤不同,這是一個可以合作的人,大明和後金的和談成功可能性很大,一旦談成了,擺在自己麵前的那些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就此,袁崇煥寫了奏折,向天啟皇帝表示後金新汗皇太極有意和大明和談。當然這奏折中袁崇煥可不會告訴天啟皇帝所謂的和談是他先提出來的,把請求和談的建議說成了皇太極的意思。

至於為什麼要和談,理由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努爾哈赤已死,皇太極和努爾哈赤不同,是一個愛好和平共處的大汗,這麼多年雙方不斷戰爭,各自的損失也很大,以前努爾哈赤活著的時候和談自然沒有基礎,可現在努爾哈赤已經死了,皇太極打算和談是很正常的。

消息傳到京師後,天啟皇帝看了袁崇煥的奏折倒也有些心動,雖然他內心中是想徹底解決掉後金的,但以目前大明的軍事力量,在遼東徹底打敗後金還是有點不切實際。

哪怕繼續沿用當年孫承宗以守為攻,不斷封鎖的政策,可真要把後金圍死困死,不戰屈人之兵,那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期間還不能有半點意外,一旦後金破罐破摔,不惜一切代價撕破大明防線的話,這個戰略部署就根本再不起作用。

之前努爾哈赤活著,雙方自然是死敵,可現在努爾哈赤已經死了,擔任新汗的是皇太極就不同了。從袁崇煥送來的奏折裡似乎這個皇太極和老奴有些不一樣,並沒有努爾哈赤那種強烈的攻擊性,另外皇太極這個人天啟也聽說過一二,據說皇太極好儒學,仰慕大明文化,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就連身邊的人中漢人也不少,而且還愛讀中原的書籍,頗有文采,這樣一個新汗從意識形態上親近大明也是很正常的。

就此,天啟皇帝考慮之後就同意了袁崇煥的建議,並給了他和皇太極談判的權利。

等消息傳回寧遠,再從寧遠傳到沈陽後,得知大明那邊態度的皇太極哈哈大笑,他沒想到大明居然這麼好騙,自己隨便糊弄幾下,大明的君臣居然信了。

皇太極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大明真正和平,從後金建立一刻起,後金和大明的關係就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雙方。更何況,從薩爾滸之戰到覺華島一戰,大明在後金手上損失了多少軍民數都數不過來,雙方的仇恨已到了骨子裡,怎麼可能說把手言歡就把手言歡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