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皇太極頭腦清楚的很,他的目標是要徹底占領遼東,把明軍趕到山海關以西去。除此之外,皇太極雄才大略,他還要征服蒙古,用蒙古人的鐵騎為女真人作戰,直接帶兵打進長城,去占領一直令人垂涎三尺的中原花花世界。
這才是皇太極真正的目的,不過眼下皇太極還做不到。剛剛繼承汗位的他暫時還無法發動戰爭,尤其是針對大明的戰爭。
皇太極不是努爾哈赤,他沒有努爾哈赤在後金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威望,作為一個之前的四貝勒,眼下的新汗,初登汗位的皇太極屁股下的位置並不牢固,他麵臨著內外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一旦解決不好,彆說完成心願了,恐怕連汗位都坐不穩。
首先是後金內部的問題,雖然皇太極在代善的支持下坐上了汗位,但後金內部反對和不滿者並不在少數。
其中三貝勒莽古爾泰就是其一,原本他以為自己是汗位強力的競爭者,可他怎麼都沒想到當開會討論推舉誰來繼承汗位的時候,居然一個推舉他的人都沒有。
這樣的情況讓莽古爾泰傻了眼,頭腦簡單的他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麼大夥沒人推舉他的原因,不就是因為這家夥之前殺了母親麼?莽古爾泰非但沒有自省,反而覺得這是一個陰謀,是皇太極為了搶奪汗位和彆人一起聯合起來針對自己的陰謀。
就這樣,莽古爾泰對皇太極心中極度不滿,仗著自己是嫡子和皇太極兄長的身份,哪怕皇太極登上汗位後莽古爾泰依舊不怎麼給皇太極麵子,每次開會討論議事,莽古爾泰不是陰陽怪氣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弄的皇太極頭痛不已。
除去莽古爾泰外,還有阿濟格三兄弟。皇太極以快速和毒辣的手段逼迫大妃殉葬,固然解決了努爾哈赤死後汗位的隱患,可同樣也導致了阿濟格對皇太極的怨恨。
自己的老娘給皇太極殺了,阿濟格心裡能不狠麼?自然不可能給皇太極有好臉色。不過除了阿濟格外,多爾袞和多澤兩兄弟因為年幼,倒沒表現出什麼不滿的情緒,非但沒有不滿,反而還和以前一樣支持皇太極,更勸了阿濟格不要鬨事,說大妃之死怪不得皇太極,那是先汗的意思,而且能陪葬先汗也是大妃的榮耀等等。
多爾袞兄弟的態度倒讓皇太極有些意外,他沒想到年紀輕輕的多爾袞居然這麼識時務。既然如此,又是自己兄弟,放阿濟格三兄弟一碼也不是不行,何況善待他們,對自己的名聲也是有好處的。
但在內心中皇太極真的能信任阿濟格三兄弟麼?當然是不可能的,何況他們三兄弟手裡還握著兩黃旗呢?這可是八旗中最強大的兩旗啊。皇太極所謂的善待隻是表麵上,他必須要做出這幅姿態來,接下來就是拿走他們手裡的兩黃旗,而直接奪走是不可能的,一旦皇太極這麼乾了,八旗其他旗主必然反對,所以皇太極想了個妥善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換旗”。
為了加強自己手中的軍權,使自己手裡掌握的八旗在後金內部有壓倒性的力量,從而穩固自己的地位,皇太極對八旗重新調整,第一步就是要拿走阿濟格三兄弟掌握的兩黃旗。
直接奪走是不行,退而求次的辦法就是換旗。所謂換旗就是找個理由把他們的兩黃旗用八旗其他旗調換,從而增強自己的力量,削弱阿濟格三兄弟的兵權。
在皇太極的安排下,還有代善等人的支持下,換旗很快就開始,最終阿濟格三兄弟手中的兩黃旗換成了兩白旗,換旗後雖然他們三兄弟依舊是兩旗的旗主,可丟掉了兩黃旗後,他們的實力也損失了不少,反觀皇太極不僅拿到兩黃旗,還通過換旗中的小動作在兩白旗中安排了不少他的人,借此權利大增。
接下來,皇太極又任命和提拔了一大批人,這些人都是皇太極的部下或者被他所拉攏的人。皇太極讓這些人占據了八旗各職,通過他們逐步向其他各旗滲透,進一步增強自己對後金的掌控力。
這些操作短時間是無法馬上完成的,而且內部對自己不滿和反對派的清除也需要後續的安排進行,所以皇太極需要時間來做這些,在沒有完成對後金的絕對掌控情況下,他並不想和大明發動戰爭,攘外必先安內,這個道理熟讀漢人書籍的皇太極很是清楚。
(雙倍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