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慎錐做著準備的時候,皇太極也開始準備向林丹汗動手。
回到沈陽後不久,皇太極就聯絡了科爾沁、喀喇沁及喀爾喀諸部,其中喀喇沁部在敖木倫之戰後對滿清大恐,再加上皇太極主動伸出議和的橄欖枝,喀喇沁左思右想最終決定投靠皇太極,背叛林丹汗。
其實也不怪這些部落投靠滿清,關鍵還是這些年林丹汗做的實在太過了。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本就是依附強者的,他們的生存法製就是誰強就聽誰的,而林丹汗作為蒙古人的共主,自然尊林丹汗為首,可偏偏林丹汗一直打著武力統一蒙古的想法,讓這些部落苦不堪言。
努爾哈赤時,後金軍隊就時常出兵蒙古,攻擊察哈爾左翼的各部。按理說,作為蒙古之主的林丹汗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這些弱小部落,在後金出兵的時候及時救援和對方開戰。
可問題在於林丹汗的思路和正常人不一樣,這些部落每一次向林丹汗求援,林丹汗嘴上答應的漂亮卻沒任何實際行動,打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算盤,按兵不動坐視這些部落被後金攻擊。
等到戰爭結束,林丹汗又突然出兵,趁火打劫不是吞並那些損失慘重的小部落,就是掠奪他們的牧民牛羊。
堂堂一個大汗居然做這樣的事,怎麼能讓人服氣?幾回下來,這些部落對林丹汗極度失望,甚至還怨恨之極。再加上後金的武力壓迫和懷柔手段雙管齊下,努爾哈赤又善於利用聯姻來拉攏各部,時間久了,他們自然就投向了後金一方。
敖木倫之戰後,多羅特部幾乎被滅,林丹汗在戰後卻依舊無動於衷,這更讓許多部落離心離德。
現在有皇太極領頭,舉旗振臂一呼:“你們的老大林丹汗是個傻X,跟著他隻有繼續倒黴,還不如跟著老子乾,隻要跟老子乾,金票大大滴,牛羊多多滴,打跑了林丹汗,察哈爾地盤老子一寸都不要,統統分給你們,隻要你們認老子當大哥就行,來不來?來的趕緊吆喝一聲,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既然有皇太極來當這個領頭大哥,還給了這麼豐厚的承諾,誰聽了不心動?再說了,在這些蒙古人眼裡,後金的信用可比出爾反爾的林丹汗強多了,而且皇太極這個人比努爾哈赤還大方,看起來也更為可靠。
更重要的是皇太極手裡的八旗能打啊,就連林丹汗的直屬精銳騎兵和八旗對上也是輸多勝少,現在繼續跟著林丹汗這條快要沉的破船,倒不如一起換乘皇太極這條新船,哪怕最後皇太極的承諾沒有全部兌現,隻要兌現一半,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
一時間,各部落私下都表示了願意跟著皇太極乾的想法,拍著胸脯調轉槍頭來和自己以前的大哥拚殺,把原來的大哥打跑,搶人搶牛羊搶地盤,吃香的喝的辣好日子就在眼前。
有了這些部落的加入,皇太極拿下察哈爾的把握頓時更大了幾分。而這個時候林丹汗還忙著內鬥呢。
多羅特部被皇太極打殘後,林丹汗手下八個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漢兩部夾在林丹汗和皇太極勢力之間搖擺不定,生怕下一次皇太極繼續西進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們。
為此,他們開始私下和皇太極聯係,倒不是要背叛林丹汗,而是打著調解皇太極和林丹汗之間矛盾的想法。
在沒有經過林丹汗的同意情況下,他們派人去了沈陽見皇太極,提出了蒙古和滿清和平的建議,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希望皇太極不要繼續對察哈爾用兵,而他們也會勸說林丹汗不再敵視滿清,老是打仗死這麼多人不好,雙方握手言和,開開心心做個好朋友豈不更好?
聽了他們這番天真的話,皇太極心中覺得好笑,同時也看明白了奈曼和敖漢兩部的顧慮,無非就是擔心戰火再起,他們兩部會第一個卷入其中。
皇太極直接拒絕了和談的請求,反而提出讓奈曼和敖漢加入自己聯盟的建議,調轉槍頭一起去打林丹汗。隻要他們點頭同意,等趕走林丹汗,皇太極承諾一視同仁,把原本屬於林丹汗的察哈爾草原也分給他們部分。
皇太極的回答讓他們很是失望,他們並有背叛林丹汗的想法,隻是打算在雙方中周旋一二。
背叛林丹汗,甚至投靠皇太極,這對於他們來說還從沒這個念頭,無奈之下隻能打道回府另想辦法。
可他們怎麼都沒想到,就在他們回去的時候,皇太極悄悄就把這些消息散布了出去,而這些散布出去的消息在皇太極的有意安排下很快就傳到了林丹汗的耳朵裡。
得知奈曼和敖漢兩部居然背著自己去找皇太極議和,林丹汗根本不考慮他們的苦衷,更不派人查明實際情況,先入為主就認為他們背叛了自己。
二話不說,林丹汗勃然大怒,直接出兵討伐奈曼和敖漢,他要用這個方式壓服部眾,同時殺雞駭猴給其他搖擺不定的部落顏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