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誰想林丹汗這麼乾頓時引起了極嚴重的後果,在得知林丹汗要討伐自己後,奈曼和敖漢兩部全傻眼了,連忙派人去找林丹汗解釋,可這時候的林丹汗怒火上頭哪裡肯聽他們的解釋?非但不聽還直接殺了他們派來的人,直接就把他們逼到了絕境。
無奈,靠自己根本無法應對林丹汗的討伐,奈曼和敖漢兩部隻能想辦法自保,而自保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找皇太極求救,心一橫就帶著部眾投靠滿清。
就這樣,在林丹汗的操作下,直接逼的奈曼和敖漢兩部脫離了察哈爾蒙古本部,跑到了皇太極那一邊。
得知他們來投,皇太極大喜過望,親自迎接對方,拉著他們的手親熱異常。不僅如此,皇太極還親自和他們簽訂盟約,斬雞頭燒黃紙昭告天地盟誓,隻要他們跟隨自己,他皇太極定不負他們,之前的承諾全部有效,未來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得知奈曼和敖漢兩部投靠了皇太極,氣得暴跳如雷的林丹汗因為擔心打不過皇太極隻能生生咽下這口氣。這個事後果極其嚴重,察哈爾各部因為這件事人心浮動,為了壓下此事,林丹汗加強了對各部的控製,順手還宰了幾個人,意圖穩住內部,可他萬萬沒想到正是因為他的這些操作,更讓各部對林丹汗大失所望。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皇太極三下五除二就同蒙古各部形成了聯盟,已經做好了攻打林丹汗的準備。
不過各部的兵馬聚集還需要時間,皇太極這邊也需要做一些其他安排,但戰爭的陰影已經籠罩在了察哈爾,雙方的大戰一觸即發。
轉眼到了七月,因為常用靈露飲的緣故,天啟皇帝的身體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起初,在剛開始飲用的時候天啟皇帝的身體一下子就好了起來,整個人也沒了之前的疾病纏綿的樣子,無論是臉色還是精神都似乎恢複了平常。
可僅僅一個多月後,不知道怎麼回事,天啟皇帝突然又病了,這一次病和上一次完全不同,整個人浮腫,精神乏力,惡心嘔吐,還有腹瀉的症狀。
這些症狀分明就是重金屬中毒,但太醫院的醫生們卻怎麼都查不出是什麼病,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啟皇帝的病情越發嚴重。
進入七月時,天啟皇帝的健康情況更是糟糕,幾乎已經臥床不起,此時的天啟皇帝已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在不斷流逝,而且多次用藥都無效果,這讓天啟皇帝隱隱察覺恐怕這一關要過不去了。
麵對這樣的情況,天啟皇帝很不甘心,他明明年齡不大,平日裡身體也很好,可就因為一次落水的緣故最終病重的現在這樣程度,難不成他要和當年的武宗一樣撒手人寰?走完短暫的一生麼?
不甘心!不甘心啊!
自登基以來,他雖貴為天子,可朝政一直都掌握在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手裡,而且因為他們的緣故,使得遼東接連遭受重創,讓大明麵臨內憂外患,建國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為扭轉乾坤,天啟皇帝無奈隻能啟用魏忠賢,利用魏忠賢對東林黨進行打壓,同時從文官集團手中搶奪權利。
魏忠賢乾的不錯,雖然天啟皇帝知道他是一個小人,可這個小人不僅忠心於自己,而且敢打敢拚,在自己的授意下以閹黨的名義拉攏了不少人,拿回了大部分權利,同時也把東林黨原本囂張的氣焰給打壓了下去。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再過上一年半載,天啟皇帝就能徹底解決朝堂問題,把困擾大明曆代君主因為文官集團權利過大而導致君權削弱的問題直接解決掉。到時候,他這個大明皇帝就將是自朱元璋、朱棣之後皇權最盛的君主,徹底掌控住這個帝國。
除去朝堂,還有遼東的戰事。天啟皇帝先用孫承宗,後用袁崇煥,穩住了遼東局勢,並且努爾哈赤這個老奴也死了,這對大明來說是異常鼓舞人心的大事。在天啟皇帝看來,隻要繼續下去,遼東建奴的問題解決也是早晚的事,等到外憂內患徹底排除,隨著他的君臨天下,大明必然能在自己手裡中興。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現在即將成為泡影。
隨著天啟皇帝的病重,他已感覺到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了。雖然天啟皇帝嗅到了濃濃的陰謀味,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沒有精力去判斷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更無法知曉自己為什麼會病重到這樣的程度。
作為一個帝王,在擔心自己生死的同時,天啟皇帝更擔心的是帝國的延續,他不能讓祖宗傳下來的帝國在自己死後就這樣垮了,所以對繼承人的問題已經在天啟皇帝的考慮中了,而且他很清楚,必須儘快做出決定,要不然自己死前沒安排好這一切,大明就會陷入混亂,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