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非是藉秋風】(2 / 2)

九錫 上湯豆苗 4093 字 2個月前

“自古最難看穿是人心。”

李道彥不疑有他,繼而道:“你才二十多歲,還有足夠的時間領略人間風景,倒也不必急於一時。”

“也不小了,今年二十有三。”

“是該解決人生大事了。”

李道彥順勢轉過話題,麵帶笑意地說道:“

真不打算在京城舉行婚禮?”

陸沉懇切地說道:“陸家世居廣陵,我在京城亦不常住,再者那些迎來送往的事情太過繁瑣,不如在廣陵完婚更加簡便輕鬆,也省得那麼多人來回奔波。唯一虧欠的地方,便是不能請老相爺和幾位長輩喝一杯水酒。”

李道彥溫和地說道:“雖然老夫不能去廣陵,但是大禮肯定會送過去,宮裡想必也是如此。到時候讓稚魚兒代表李家,去給你這位先生道喜。對了,婚期可有確定?”

陸沉答道:“前些天收到家父來信,他和兩位泰山大人已經商議妥當,婚期定在八月初六。”

一直在旁邊沉默肅立的李公緒不禁悄悄笑了一聲。

李道彥亦讚道:“郡公行事果然不同凡響,連泰山都有兩位。”

陸沉難得一見地露出幾分尷尬的情緒。

李道彥當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糾纏不休,旋即悠然道:“你那位林家泰山暫且不提,王公可不是普通人物,雖說當年王家有失節之舉,但是這幾年他們所做的事情足以洗刷那些恥辱。不論朝中官員如何看待,王公必然會入中樞,有他和榮國公待在京城,想必你也能放心一些。”

陸沉平靜地說道:“陛下與我談過此事,為了王家自身考慮,我認為泰山大人不宜掌握實權。”

李道彥老眼微亮,讚許地說道:“你能想通這一點頗為不易。其實隻要你走得穩當,王家的地位就會水漲船高,他們反倒不必急於求成,想必王公也能明白這個道理。”

談話至此,陸沉已經隱約摸到老人的脈搏。

現今的朝堂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天子和百官,中樞和邊軍,相依相存又互相製約,沒有任何一方能夠肆意打破這種平衡。

最大的變數就是陸沉,因為他實在太過年輕。

哪怕接下來的二三十年裡,他的爵位不再提升,隻靠著現有的權勢和地位,他依舊能編織出一張遮天蔽日的大網。

這才是李道彥真正擔心的地方。

然而能看到隱憂不代表能夠解決問題,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先帝離去之後,陸沉大勢漸成,如今的他已經不是幾句閒言碎語就會動搖地位,隻要京中君臣沒有發瘋,隻要江南門閥望族還想著承平歲月,隻要陸沉本人沒有顯露出大逆不道的心思,這朝堂就沒人敢掀桌子玉石俱焚。

當然,李道彥絕對不會像年輕的天子那樣冒失,他鎮定地問道:“二次北伐,何時成行?”

陸沉這一次思考的時間有些長,緩緩道:“從本心而論,我不讚成強行北伐。在建武十四年之前,我朝邊軍隻能采取守勢,景軍依舊掌握著絕對的主動。雍丘大捷之後,這種態勢有所變化,景軍必然會施行戰略收縮。從守轉攻固然可喜,但也意味著風險會增大,因為進攻的難度遠遠高於防守。”

李道彥麵露欣慰。

陸沉繼續說道:“如果朝廷有意二次北伐,我的建議是以河洛為目標。”

“還於舊都,再圖北方?”

“是。”

李道彥麵上並無振奮之色,因為他知道還於舊都這四個字的意義,也知道這件事的難度有多大。

一念及此,他緩緩道:“那就按照你的設想,先練兵,穩住眼下的戰果,將來再徐徐圖之。”

陸沉暗暗鬆了口氣,他最擔心的是朝中一些人被先前的勝利迷惑雙眼,隻有麵前這位老人看清其中利弊,他在邊疆才能安心。

李道彥道:“過幾天你離京赴任,老夫便不去送行了。”

陸沉垂首道:“不敢勞動老相爺。”

“臨行之前,老夫有一句話相贈。”

“請老相爺示下。”

李道彥稍稍沉默,深邃的雙眼中泛起溫和的神色,極其懇切地說道:“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陸沉品味著這短短一句話,起身鄭重一禮道:“晚輩謹記。”

老人抬眼望著他,既有不舍之意,又有無儘的期許,最終化作一片滄桑。

“去吧。”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