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966【寧後的智慧】(為盟主書友16040909加更)(1 / 2)

九錫 上湯豆苗 4212 字 1個月前

第968章?966【寧後的智慧】(為盟主書友16040909加更)

“不瞞二位宰相,哀家當初根本想不到淮安郡王能夠做到這一步。”

此刻暖閣內除了苑玉吉和幾名貼身女官,便無其他宮人侍奉,因此寧太後沒有過於遮掩,坦然道:“哀家原本以為,他能擋住景國皇帝和慶聿恭的聯手進攻,守住江北便是大功一件。哪怕丟失江北部分疆域,隻要能粉碎景軍這次孤注一擲的攻勢,讓大齊可以繼續休養生息提升國力,這便是極好的結局。”

薛南亭和許佐聞言默然。

尤其是許佐心中無比煎熬,一方麵至今他仍然對陸沉抱有好感,另一方麵直覺告訴他,那位年輕的郡王已經具備動搖社稷的能力。

寧太後神情複雜地喟歎道:“誰能想到他和榮國公相繼解決那兩個最強大的敵人,之後一路所向披靡,悉數收複失地,從而立下不世之功,讓朝廷陷入一個十分為難的境地。到了這個時候,再談信任與否已經沒有意義,哀家就算信得過淮安郡王,亦信不過他麾下的驕兵悍將,古往今來有幾人能夠抗拒從龍之功的誘惑?”

許佐問道:“既然如此,陛下為何決意立刻著手遷都一事?”

“哀家不及兩位宰相才識鴻博,隻能從最直接的角度去考慮這件事。”

寧太後微微一頓,道:“方才許相所言,其實也是哀家最擔心的問題,朝爭一旦開始便難以停止。無論是淮安郡王想方設法逼迫朝廷遷都,還是中樞見招拆招進而反製,最終都會演變成一場慘烈的內鬥。前日禮部尚書孔映冬入宮求見,他建言哀家召淮安郡王入朝接受封賞,江北軍務則交給劉守光等人暫代,哀家便知道矛盾會日益激化。”

薛南亭搖頭道:“孔尚書雖然是出於忠心,此言卻失之操切。”

“是啊,哀家當時便否決了這個提議,當然哀家也未斥責他。”

寧太後輕聲道:“時至今日,淮安郡王若回京便是自陷死地,他必然會聽調不聽宣。哀家若是發出這道旨意,中樞和邊軍就會撕掉那層遮掩,雙方再無周旋之餘地。”

這個時候薛南亭和許佐漸漸明白太後心中所想。

薛南亭歎道:“陛下是不想將淮安郡王逼到鋌而走險的地步。”

“不錯。”

寧太後勉強一笑,繼而道:“自古便有功高震主難以善終之說,現在淮安郡王同樣進退兩難。哀家不能斷定他是否有反心,但是走到他如今這個地位,終究很難全身而退。史書之上有無數血淋淋的先例,像他這樣幾乎儘掌軍權的臣子,大多被奪權抄家身死族滅。而對於哀家來說,若是將天家的命運完全寄托在臣子的忠心上,最大的可能便是江山易鼎。”

這幾乎是一個完全無法解決的兩難之境。

隻因陸沉這一戰表現得過於完美,一下子將他的地位拔高到足以和天家平等博弈的地步,偏偏寧太後又不能因此怨懟陸沉,畢竟這個年輕的權臣是在為大齊江山嘔心瀝血。

她確實會想辦法削去陸沉的權柄,但是對他個人並無憎惡之心。

“如果逼得淮安郡王豎起反旗,固然他這些年鑄就的名聲會崩塌,朝廷又能落到什麼好處?即便哀家在江南招募兵勇,即便能靠著城池關隘阻擋江北大軍,最終也會讓江南生靈塗炭血流漂杵,最好的結局不過是兩敗俱傷以致大齊滅亡。”

寧太後語調微顫,但是神情並不慌亂,繼續說道:“在遷都這件事上一直鬥下去,最後必然會是刀兵相見,這不是哀家想看到的結果,那麼不如從一開始就避免內鬥,至少可以維持表麵和諧的局勢,保留一絲皆大歡喜的希望。哀家這個念頭或許很幼稚,所以想請兩位宰相參詳一二。”

薛南亭和許佐對視一眼,既愧疚又敬佩地說道:“陛下此議並不幼稚,相反這是化被動為主動的契機。”

“是麼?”

“臣愚鈍,此刻才回過神來,朝廷行事自當光明正大,陛下所言符合正道。”

薛南亭不再遲疑,果斷地說道:“如果僵持到最後,朝廷仍然得遷都,那麼主動權就會掌握在淮安郡王手中。相反,朝廷若是主動定下遷都大計,並且安排好一應細節和日程,淮安郡王便沒有拒絕的理由。”

寧太後似乎仍然有些忐忑,又看向許佐問道:“許相意下如何?”

許佐乾脆直接地應道:“回陛下,此策可行。”

寧太後終於鬆了一口氣,她知道這樣做其實很冒險,如果陸沉真有反心且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那麼等她和年幼的天子一進河洛,局勢便會瞬間失控。

但是換一個角度想,如果因為遷都之爭鬨到圖窮匕見,同樣是她無法接受的結果,因為陸沉在戰場上的表現早已證明他的強大。

選擇前者的話,一者可以向世人表明朝廷對陸沉的信任,二者她可以名正言順地插手軍務上的安排。

“其實之前哀家決定恩賜淮安郡王九錫之禮,也是希望能夠做得更徹底一些,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沒有虧待淮安郡王,不過許相的提醒讓哀家明白過來,凡事過猶不及,理應徐徐圖之。”

寧太後歉然一笑,對許佐說道:“隻是還得請許相奔波一趟。”

許佐垂首道:“臣義不容辭。”

寧太後道:“許相當初在定州當了兩年刺史,想來和淮安郡王有些交情,哀家記得你們曾

經同時上過折子進諫先帝北伐之策,因此你們應該更容易溝通。哀家思來想去,遷都不是不行,但是哀家得知道淮安郡王具體的想法,譬如他對朝廷北遷之後有哪些安排、二十餘萬大軍如何部署、軍事院的權責如何厘定、軍製是否要改動、乃至江北各地的疆界是否要調整和官員如何調動,哀家想聽聽他的心裡話。”

許佐深知這個任務有多艱巨。

如今的陸沉不再是當初的定州大都督,而是權勢滔天的異姓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