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文明局限(2 / 2)

大明第一太子 夜星月語 3424 字 10個月前

隻是朱標清楚,曆史上明長城即使修得堅固、漂亮,最終也沒有擋住滿清南下的鐵蹄,倒不是說長城不夠堅硬,奈何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擋得住外族也擋不住李自成吳三桂之流啊。

秦皇漢武唐宗都證明了一件事,防禦不如進攻,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和平不是求來的,和平是打出來的。

草原不適合耕種,但卻擁有廣闊的牧場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朱標開啟大航海就是為了打破農耕文明的局限性,無論施行何等製度最終都難免腐朽,唯有開眼望世界,才能永遠占據主動權。

雖然大明現在沒有足夠的國力逐亡逐北,但遲早朱標都會解決這件事,草原不比其他,乃是中原臥榻之側,朱標豈能容許此患久存。

十年二十年,朱標終會攢夠足夠的家底兒,徹底的清除後患,當然不是要血屠草原,而是要大勝之後同化,所幸落後民族在先進民族經濟文化的強烈影響下,逐漸融合於先進民族,是民族融合的大勢。

蒙古入主中原百年,其實其貴族階級已經被同化了很大一部分,中原能提供給他們的富足享樂絕不是落後的草原能夠提供的。

雙方糾纏百年埋下了仇恨,但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聯係,元朝統治了中原大地同時也統治了草原,那麼大明同樣也可以。

單純的殺戮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反抗起義將永無停息,大明強盛時或許可以鎮壓一切不服,但一旦國勢衰弱,星星之火既可燎原。

現在何人能夠想到混跡在黑山白水之中的女貞日後竟可入主中原,並且還能馴服草原蒙古,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小瞧任何一個民族。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大明朝中亦有不少蒙古將領,他們同樣忠貞無畏,比如婁鬼裡、吳成、脫歡、脫火赤、苫木帖木兒蘇火耳灰等將。

還有道同這等文官,基層當中更是數不勝數,無可否認其有好有壞,但漢人官員難道就都是清正廉明之官嗎?

朱標從來都認為文化認同勝於血脈,就算真的要論及血脈,那也應該是針對白人以及黑人,大明的人口不少,但放眼世界那就太少了,區區幾千萬的人,能占據多少地方呢?

當然了,朱標不是心善仁慈的蠢貨,他自然清楚民族融合要經曆的摩擦有多大,也清楚外族不是那麼容易馴服的,但這是一個大帝國必然要經曆的過程。

匈奴族從後漢至南北朝的漢化,鮮卑族在南北朝時期的漢化,契丹、女真在遼、金、元時的漢化,這些經驗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

朱標現今就有不少思路,也正因此才會布局蒙古以及高麗,開展茶銀貿易絕不僅僅是為了賺銀子,而是加強文化入侵的手段。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