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帶著索林和羌瘣進了王宮。
剛進議事殿,就見烏禪身著王服端坐在王椅之上,側首坐著一個穿著異族服飾的男子,正在對烏禪說著什麼。
見嬴政回來了,烏禪起身說道:“你回來啦。”
嬴政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嗯,寡人有件禮物送給你。”
還未等烏禪開口,就見旁邊那個異族人起身,向嬴政行禮道:“原來這位便是秦王,於闐使者尉遲林,拜見秦王。”
這尉遲林說的是華夏語,口音與精絕很像,料想是於闐國專門負責與精絕溝通的使臣。
嬴政心中一驚,沒想到這個異族人竟是於闐的使者,隨即還禮道:“原來是於闐國的使者,尉遲大人既然有事與精絕女王商議,那寡人先不打擾了。”
西域兩國之間商議朝政,自己作為秦國的君王,當然不便於在旁聆聽。
烏禪宛然一笑,說道:“尉遲大人本就是來找你的,已經來了十多天了,聽說咱們回來了,於是急匆匆地來見本王,說要拜見秦王。”
嬴政心中納悶,於闐素來與大秦沒有什麼瓜葛,怎會突然派遣使者來到精絕見他,難道是他與烏禪的婚事已經被於闐知曉了?
正尋思著,就聽尉遲林說道:“聽聞秦王與精絕已經締結了通商的盟約,沿途的樓蘭和且末均已受益,於闐雖然地利上不占什麼便宜,但卻也對華夏的貨品頗為看重,於是吾王派外臣前來與秦王商議此事。”
嬴政立即明白了尉遲林的來意,原來於闐見鄰國與大秦通了商,也想著分一杯羹。
“哈哈哈,好說,尉遲大人請坐。”嬴政笑著讓了座,儼然一派主人的模樣。
坐定之後,尉遲林又寒暄了幾句,這才轉入正題,說道:“華夏盛產絲綢,茶葉,這些貨品,外臣已經見到了,而我於闐盛產美玉,同樣可以與秦王互通往來。”
烏禪點了點頭,對嬴政說道:“不錯,於闐國盛產和田美玉,西域諸國都羨慕的不行。”
嬴政微微一驚,說道:“哦?寡人之前聽聞西域盛產美玉,但卻並不知道是在於闐國內。”
尉遲林哈哈一笑,說道:“早些年,本國有一塊美玉,據說流傳到了華夏,名字叫做和氏璧,秦王應該聽說過吧。”
說了這句話之後,尉遲林偷偷瞄向嬴政,暗中觀察他的麵色。
嬴政心頭一緊,想那和氏璧與他先祖甚有淵源,怎能不知,但他表麵依舊淡定,點了點頭,說道:“和氏璧乃是價值連城的美玉,其名無人不知,卻想不到,竟是貴國之物?”
尉遲林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百餘年前,和氏璧的原石在和田被挖掘出來,被破開之後,一分為二,其中一塊,被打磨成了和氏璧,因為其源於和田,所以才被稱為和氏璧。”
嬴政看了看烏禪,見她也專注地聽著,於是也集中了精神看向尉遲林。
“後來,樓蘭趁我於闐內政動蕩,發兵來襲。”尉遲林繼續說道,“我族先王見他們來勢洶洶,便派出使者去往匈奴,請求匈奴王發兵攻打樓蘭,與我於闐兩麵夾擊。”
“匈奴雖然答應出兵,卻也要索要些好處。我先王為表誠意,便將那和氏璧送給了匈奴王。”
“樓蘭見勢不妙,果然退兵,與匈奴對峙起來,這才有了如今的玉門關,也就形成了今日匈奴與西域的疆界。”
“到了後來,聽說匈奴與趙國開戰,卻不知那和氏璧如何又落入了趙國的手中。”
聽到這裡,嬴政已經大致明白了關於和氏璧的前因後果,於是說道:“想不到那和氏璧竟有如此淵源,怪不得當年趙國的藺相如要不惜得罪我大秦,拚命護著和氏璧回到趙國,看來是趙國向匈奴借來的也說不定。”
烏禪眨了眨眼睛,問道:“怎麼,那和氏璧還與大秦有些關聯?”
嬴政點了點頭,然後將當年完璧歸趙的典故對烏禪大體說了一遍。
尉遲林在旁也略顯驚訝,顯然關於秦趙兩國爭奪和氏璧的事情也並不知曉。
“後來呢,那和氏璧現在又在何處?”烏禪問道。
嬴政說道:“後來,據說那和氏璧也不知所蹤了,所以寡人才猜想,當年是趙國借來了和氏璧,向我大秦炫耀,藺相如帶著它回去之後,多半是又被還回匈奴了。”
烏禪嗬嗬一笑,說道:“大概當年的趙王不舍得用城池換那美玉,這才還了回去。”
“可惜啊。”嬴政輕歎了一聲,對烏禪說道,“當年那和氏璧沒能留在秦國,否則寡人定然將那美玉送給你。”
“那怎麼行。”烏禪嘴上推卻,麵頰卻隱現一抹嬌紅,側過頭,暗自竊喜。
尉遲林見時機已到,哈哈一笑,說道:“秦王既然有此心意,於闐也願意成人之美。”
“哦?”嬴政問道,“尉遲大人此話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