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5723 字 7個月前

車右先生道:“微庶何敢當公子之稱也!”

仲嶽先生道:“先生深思,必有妙策。吾等心急難耐,爭欲一睹,實粗魯之極。不意先生竟早出!”

車右先生道:“夷門衛乃貧賤之交也。有事托之,皆得所願。夜來偶得一事,遂往托之!”

仲嶽先生好像隻是隨口問了一句,並沒有追問,道:“先生體君上之望,願勿怪也!”

車右先生道:“微庶豈敢!公子心憂社稷,凡我臣子,皆當竭力,以分君之憂!”

進入了大梁門,早有侍郎報與魏齊,魏齊匆匆趕到,臨行前命人去請須賈大夫和段子乾。魏齊一邊小跑一連想,所為何事,這麼早就聚集了?

進入大梁門塾房後,隻見信陵君與其門客們一邊(沒有陳四),芒卯和車右先生坐另一邊,早已說得熱鬨。

魏齊告了禮,芒卯往裡挪了挪身子,給魏齊留出一塊地方,魏齊不敢在芒卯肩下坐下,就近席拉過一張席子坐下。

魏齊道:“臣入門時,見諸公議論正烈,敢是秦人來犯?”

信陵君道:“非也。昨車右先生言,如何複秦人之難,其事難也。必得深思而後可。今先生深思一夜,得請獻其妙策,乃請門下相請也。”

魏齊道:“此亦臣之所求也。秦人之請,納之則有損,拒之則不恭,正兩難也。”

芒卯道:“魏相所言,正與先生相合。先生正言,秦人之請,適得其當。以煮棗易圃田,雖曰小失而大得,其失也痛,其得也無味。”

魏齊道:“先生何謂也?”

車右先生一點也不留情麵地道:“依臣之見,以煮棗易圃田,應之可也!”

眾人沒想到車右先生想了夜得出辦法竟是這個,一時竟有些失望。魏齊道:“煮棗雖邊邑也,其望於陶,財貨豐而民富,關隘之所得,給軍資而外,猶有餘也。”

車右先生道:“秦之所欲,必也近秦。魏地之近秦者,安邑、河西之地,儘歸於秦,無能為也。今之所近者,乃南陽也。秦之欲煮棗者,蓋其近於陶,而陶,穰侯之封也。若無穰侯,秦必欲南陽。”

魏齊道:“南陽,地薄而民貧,難給於軍,必也自大梁運糧,此貧富之不同也。願以南陽易之!”

車右先生道:“南陽,背山而向河,地雖貧,咽喉之道也。豈可棄之!”

魏齊道:“南陽雖扼咽喉,其城尚多,三晉雜錯,魏最為優。以其少分而與秦,猶不失其權也。”

車右先生道:“誠若是,願以溫易之。”

車右先生的話又引來一片驚歎聲,魏齊簡單不知道車右先生是不是故意的,不願意什麼,車右先生偏偏建議什麼。他耐著性子,對車右先生道:“溫,南陽諸城之最巨,失溫猶失南陽也。願思以他城!”

車右先生道:“子曰,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事有本末終始!秦欲煮棗,非貪也,子不欲予!必以南陽之城易之。南陽之城地薄民貧,子所知也,以一溫易煮棗,所得不亦多乎?豈子欲以一南陽小城,易煮棗乎?其必拒也!”

芒卯道:“吾等所議,除溫之外,他者隨意。”

車右先生道:“何其愚也!南陽扼天下咽喉,寧保一城而失十地,孰緩孰急,豈無計乎!”

魏齊爭辯道:“溫,大城也……”

車右先生粗魯地打斷道:“溫,大城,一城能通十道否?十地雖小,得之而得溫,失之而失溫,孰得孰失……何其愚也!”

芒卯道:“秦已得南陽八城,複得溫,寧勿過乎?”

車右先生道:“若非秦早得八城,寧以溫易煮棗耶?以溫易煮棗,於魏,則失貧賤而得富貴;於秦,為以近地易遠地。各得其所也。”

仲嶽先生撫掌而笑道:“先生辯才無雙,誠國士也!”

這時,門外傳來聲音道:“臣須賈來遲,死罪死罪!”

眾人皆起,來到門前迎入,一齊笑道:“大夫來遲,失於宏論也!”依次坐下。須賈自然和魏齊同席。

魏齊指車右先生道:“先生之策,可以溫易煮棗,以複秦也!”

須賈大夫沉吟道:“以溫易煮棗……於魏所得多矣……於秦……亦得其宜!先生之策果大妙也!”

魏齊見須賈大夫也盛讚其妙,倒糊塗了,問道:“臣未得其要,願大夫示之!”

須賈道:“秦人求地於煮棗,煮棗,邊邑也,於魏失之無大害,於秦得之有小利,是示誠於魏也。魏若以小城易之則近絕,以大城易之則近媚。以溫易之,大小其宜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