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與溫以和(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837 字 7個月前

段子乾出使而歸,報曰,秦欲得煮棗而退。朝中大員都有不甘,想用一個更小代價換取秦退兵。車右先生費儘心機,找張祿討教應對之策。張祿直接點出溫地。

所謂南陽,大致相當於今天濟源、焦作二市的範圍,溝通太行山內外的南向通道軹道和太行道,穿行其中。由於此處山川縱橫,地形比破碎,生計比較艱難;又處天下之咽喉,兵災頻仍。故凡較大的聚邑都築城自衛。這裡最早是周王的直屬領地,但三百多年前就作為獎品賜給了晉國,使晉國得到進出太行山、直下伊洛的自由。

溫,據說以境內兩股溫泉而得名,這裡人口眾多。晉得到這片土地時,設立了兩個大夫分彆管理:原大夫趙衰、溫大夫狐溱。溫和原成為南陽地區最大的城邑。趙衰是趙國的直係祖先,原那片土地雖幾經轉手,此時大約還在趙國手中。因此,落入魏國手中的溫,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

信陵君道:“南陽十餘邑,溫最大。夫溫即失南陽也。”

須賈道:“南陽十餘邑,皆小邑也,以一城易煮棗,是絕秦也;以多城易煮棗,則不若溫之一邑。”

信陵君對這種利益交換缺乏概念,見最會做生意的須賈大夫也認為是一樁好買賣,心想大約不差,也就不再說什麼了。隻有魏齊道:“溫之於王,所念多矣。今一旦失之,當何言以對王?”

車右先生嗤笑道:“相可言於王,失一城耶,失多城耶?失一溫而保餘城,所得不亦多乎!”

在座的幾位都是朝中要員,他們商量定了,大致也就定下來,剩下的就是報告魏王,得到批準。這事自然是落到魏齊身上。於是魏齊帶著須賈大夫一齊入宮,麵奏魏王。剩下的人留下來等候回音。

這時,大梁門衛來報道:“段子乾至!”

雖然魏齊已經走了,大家還是猜到段子乾應該是魏齊約來的,就命令放他進來。段子乾進來後,不見魏齊,十分尷尬。與眾人見過禮,也不敢坐,就在門邊侍立。

信陵君在與秦結盟的時候,初識段子乾,認為他雖然初次辦事,還算在道。便請他坐下。段子乾深施一禮,道:“微賤來遲,諸公恕罪!”

信陵君無話找話,道:“卿其言秦人索煮棗,當以何應之?”

段子乾道:“煮棗,邊邑也,雖近陶,所得者乏。不若允之,而令秦退。”

信陵君道:“若易之以他城,當若何?”

段子乾道:“魏地近秦者,乃南陽也。秦已得八城,複與南陽之地,而儘陷於秦,後難措手。不若與煮棗。”

車右大夫翻了翻眼,道:“智可及,愚不可及!”眾人聽了這句反語,都覺有趣,但均不敢發笑。段子乾也心知是在反諷自己,不由得麵紅耳赤。

尷尬之中,魏齊和須賈大夫回來了,魏齊道:“魏王聞諸公所議相合,並無他議,照允!”

眾人皆伏地道:“吾王英明!”

魏齊看見段子乾才到,有些生氣,道:“段子初至,或未得其意。王諭,秦索煮棗以退兵,煮棗者,出齊之要道也,不可便予。其以溫易之!”

段子乾這才明白,剛才自己出了大醜。連連自責道:“微賤愚頓,不識大體!”

魏齊道:“以溫與秦和,非比尋常。王命須賈大夫為使,段子其輔之!”

兩人皆拜道:“謹奉!”

事雖然議定了,但秦軍方麵的態度還未可知。眾人商量,雖然是往秦議和,但未出大梁之郊,且有段子在前,決定舍棄一切出使的儀仗,二人各帶隨從,就三五乘車出城,隻作回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