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寧新中(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673 字 7個月前

魏不更道:“臣聞,秦與魏、韓,道上黨而伐趙閼與。閼與遠在上黨,奈何貴軍至於此耶?”

行人虎道:“敝國少經上黨,迷失道,乃至於此。”

魏不更道:“臣聞,秦雖少經上黨,而韓軍久居,焉得令秦失道至此耶!”

行人虎道:“但偶有誤耳!”

魏不更對這麼明顯的謊言也不打算深究,隻一筆帶過道:“今將軍欲何往?”

行人虎道:“願借途而往南陽。”

魏不更道:“敝邑未聞大軍將至,糧秣未備,城池偏小,難歇軍馬。若軍自城下過,敝邑不敢阻攔。未奉王命,城斷不敢開。”

行人虎雖然心理有所準備,但終於落實後,心頭還是一沉,道:“魏與秦,盟也,誓共進退,大夫何相拒若此耶?”

魏不更道:“凡大軍之過也,必先備糧草,預留營地,然後軍方能過也。今大軍卒至,城無糧草,民被驚恐,無所安營。雖魏軍亦難留也。願尊使勿罪!”

行人虎見狀,知其事難諧,便道:“但至大梁,必鳴冤於王!”

魏不更道:“非敢欺也,實難行耳。尊使其體之!”

行人虎拒絕了留宴,立即出城。與諸大夫會合,說明了魏國的態度,特彆是那名魏不更大夫,很可能就是奉了魏王之命來的,存心要在這裡給秦一個難堪!

一名大夫道:“既若此,吾且歸告大夫及中更。”

不等他們返回,就見遠處王齕的哨探已經巡哨而至:王齕大軍即將兵臨城下。

眾人匆匆返回,見到王齕,報告了寧新中拒不開城的態度,而且這種態度很可能不是當地官員自行做主,而是來自大梁的指示。王齕道:“且至城外安營。”

安營的地方是現成的:洹水北岸就是殷墟,殷人的故都雖然掩埋於荒草之中,但斷垣殘壁時時可見,作為大軍臨時安營之所並無問題。防禦問題也不難解決,洹水提供了現成的壕溝和水源。秦軍就在洹水橋的這邊安下營柵。其實,洹水橋也非止一座,上下遊五裡,其實各還有一座。河麵也非十分寬闊,臨時架設浮橋也完全可能。惟一困難的是,寧新中的確卡住了南下的道路,就算過了河,不拿下寧新中,也彆想安逸地南下南陽。

王齕軍安營方畢,胡陽已經帶著中軍趕到了。王齕派人協助胡陽沿洹水向下遊方向安營,自己則和胡陽等人一起巡查地勢。

這裡是一片平原,西邊太行山脈迤邐而來,構成天然屏障。如果隻是為了攻下這座城池,倒也沒有什麼;困難是,這裡還是趙地,趙軍隨時都可能殺來,不可能停留哪怕十天時間準備攻城。這麼高大堅固的城池,不做充分的準備,是很難攻克的。

胡陽最後決定道:“洹水入河,卿其多備舟船,由洹入河可也。”

王齕苦笑道:“洹水水淺,皆小舟,載不過十人,二萬之眾,必得二千舟,不但不便,且無尋!”

兵曹忽道:“過河向東,乃陶也。西道若斷,其若東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