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祿一條條捋著與平原君接觸的勢力,發現楚國的勢力最多,其次是韓、魏,燕、齊的勢力要少得多。張祿冷笑,楚國果然不甘寂寞,要借長平之事,玩出些花樣來。他下令南陽和南郡整軍備戰,並派出蒙驁和司馬靳到兩地檢查備戰情況。隨後又讓芒未給芒申寫信,提醒春申君在這關鍵時刻,千萬不要站錯了隊!而芒申回信說,春申君感秦之恩,誓不與秦為敵!但由於楚國內部對秦的敵意太大,他不得不有所表示。他向張祿承諾,絕對不向南郡和南陽方向派出一兵一卒!——顯然,秦國的備戰工作也看在春申君的眼中。
從春耕到現在,半年時間過去,全國各地,包括上黨那邊一片太平景象,今年的收成已經基本有了保證。而邯鄲那邊來報,平原君在尚未進入邯鄲時,先將子楚召到易陽,與之相會。隨後兩人並駕齊驅,返回邯鄲,顯示出對子楚的極大尊重和友善。但隨即就接到子楚的密報:“趙或拒獻城!”
秦王得到子楚的密報後,立即召見了張祿和王齕。三人都認為,趙國的反應不出他們預料,現在的工作重心應該轉向對邯鄲用兵上來。關中的刑徒目前有七萬被抽調到了上黨,關中所餘的刑徒不多。南郡和南陽要監視楚國,暫時不能調兵;巴蜀過於遙遠,而且需要用較長的時間來適應北方乾冷的環境,以及完全不同的飲食習慣,沒有半年時間,幾乎上不了戰場。目前能立即成軍的力量隻有上黨、河東、上郡等地。
張祿秘密通知上黨守王陵,要他準備二三萬精銳,準備秋收後出兵邯鄲,在邯鄲郊外如武安屯駐,逼趙國簽城下之盟。又通知河東守王稽,組織力量炒出三萬人一個月的粟來,供應上黨。
上黨目前一片祥和,它與南邊的溫、軹,乃至洛陽,東邊的武安、邯鄲,西邊的太原都恢複了貿易往來,太行山上的山貨、安邑的鹽,乃至巴蜀的丹砂,都能在這裡貿易。河東有段子乾“協助”建立的鐵器作坊,皮綰專門派人在上黨收購從武安煉出的鐵,運回安邑,打造出大批農具,按秦律免費提供給河東和上黨的農戶使用,對上黨農業生產的恢複,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陵在這半年裡,完全把心思放在生產上。周邊的韓人城邑雖然並未降服,但也大致了解了當前的形勢,知道王陵是一個大勢力,要滅掉一座城並不困難,自己幾乎毫無抵抗能力,所以也願意與王陵維持友善的關係,雙方互通有無,甚至送來美女通婚。王陵將這些美女都賞賜給那些有功的部下。
從北地調過來的李冰,首先是按秦製分配了土地,七萬人每人一百畝地,都是原居民多年耕種的熟田,隻是因為戰爭拋荒了一兩年,修整起來非常方便。李冰對整修水利很有心得。他在不過多擾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將有限的水源引流到需要的地方,或灌溉,或飲用,皆得其宜。由一萬刑徒組成的工程隊在這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長子、屯留、襄垣、潞城等地不僅有道路相連,而且有河流、水陂、湖塘點綴其間。
長平方圓百裡的區域,數十萬大軍曾經雲集,每天的排泄物堆積成山。現在它們都成了良好的肥料。李冰掘地三尺,把這些糞土取出來,用水淘了,灑在田裡,各種作物長勢喜人。
長平—高都—南陽之間的道路是現成的,但也都經過了整修,可以通車,方便山下南陽的貨物運進山來,以及山裡的山貨運出山去。李冰甚至想修一條道路通往武安,不過想想還是算了,隻把道路修到黎城。從黎城向東到漳水河邊,有一些臨時的營壘,防備周圍的敵人。高處的山上修建了簡易的烽燧,方便快速報警!
王陵主生產,李冰主工程,兩人配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