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汲城由武安尉主持。在得到軍使傳達的出征命令後,他也立即擊鼓將早就征發好的士卒集中起來。
接受了年初作戰時,秦軍能就地取食的教訓,從九月開始,從午汲到皮牢之間的邑裡,丁壯被全部征用,老弱婦孺則被集中到午汲城中安置,所有糧秣一律由縣裡代為保管,一則避免為秦軍所用,二則也能威脅前線的丁壯全力作戰。年初這一帶被秦軍二三萬人吃喝了一個多月,把邑裡的種子都快吃乾淨了,這一帶的邑民東借西貸,投親靠友,李崇也多次開創賑濟,好不容易才熬過來,對秦軍既痛恨又恐懼。聽說秦軍又來了,絕望之中,也都拿起武器。午汲城周圍集中了約一萬人,來自這一片區域的丁壯達一千五百多人。
魏軍的民軍由一般由武卒統領,秦國的刑徒由爵士率領,趙國既沒有武卒,也沒有爵士,他們的民軍由諸趙公子率領。所謂諸趙公子,並不一定都是趙氏,數百年間,能夠與曆代趙氏王室(祖先)拉上關係的親貴都可以稱為諸趙公子,比如李氏、廉氏、藺氏……當然最多的還是趙氏。諸趙公子也有或多或少的親戚、摯友、家臣、門客,如果機緣巧合,比如某位趙公子被任命為千人將,而他卻沒有足夠的宗族,這些人也會列名其間。軍隊動員時,諸趙公子會提前到達指定城池,預先熟悉既將接管的丁壯,而不必攪擾邑民的農業生產。統領武安各軍的諸趙公子也是九月初就到了武安,而領受邯鄲諸軍的趙公子也幾乎同時到達各城邑。
年初屯紮了秦軍的邑民一千五百多人被分配給一名趙公子管理,這意味著他要指派三個五百人將,十五個百人將,三十個五十人將,一百五十多名什長和三百多名伍長,近五百名軍官,而他在接受任務時是按指揮兩個營一千人準備的,缺額達一百五十多人。在領受任務時,自然有人會給他派來若乾關係戶,這些人一般都得安排在百人將以上的職位上,或者乾脆就留在自己身邊。需要人員最多的一線什伍長得自己準備。沒有辦法,他隻能把護衛自己安全的家臣、門客大部分下放到軍中,再挑選出數十名精壯的士卒,由心腹率領,留在身邊當衛士和軍使。
經過武安的耽擱,廉頗到達午汲時,已經是半夜。午汲的丁壯已經集結完畢,按地域分成兩部,多數指揮員均已到位。廉頗命令前部五千人由自己親自率領,在天明前進入預設的營壘。天亮後,這五千人到達了築壘區域。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有意安排,那支惟一的一千五百人的部隊被安排分屯於三個營壘,就擺在最接近皮牢的地域上,將率先接受秦軍的衝擊。
廉頗特彆留在這位趙公子身邊,指導他安營紮寨,放出警戒,又為他指定大帳所在;帶著他沿著防禦地段巡查,一一為他指示每一地段的戰術特點、可能的敵情和應對策略。能征慣戰的趙公子大多殞命於長平,現在這位趙公子作戰經驗有限,雖然由於親緣較近的緣故出任了千人將,但實在難以讓人放心。但目前邯鄲城內已無可用之兵,更無可用之將,像這位趙公子這般的人物已經算是勝任了。廉頗隻能親自出馬,手把手地指導他們作戰,內心暗暗滴血。
大約用了一個時辰,廉頗把該交代的都交代完了,準備出發前往下一個地域。他特意叮囑趙公子,一定要趕快落實剛才所布置的工作,他一會兒會回來檢查。趙公子用力地點頭。
廉頗走後,趙公子想照廉頗的安排,向十餘裡外的皮牢東口放出警戒,便找來兩名門客,讓他們去辦。這兩名門客也沒有作戰經驗,不知道如何放出警戒。無可奈何,隻得四處訪問,終於找到了兩個曾經上過前線,有過警戒經驗的趙氏遠親公子。趙公子大喜過望,立即讓他們兩人帶領本部士卒去皮牢西口警戒。這兩人都是百人將,各自帶著自己的一百人離開營壘出發了。
雖然有廉頗的提點,但安營紮寨的事歸根到底還是得士兵們一手一腳的乾。這時,指揮員的經驗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一營上下全都是有經驗的指揮員,幾乎隻要幾句話,就能把事情辦妥;如果大家都是小白,要把這事辦好就不容易。五百人的吃喝拉撒,就足以讓最精細的管家頭痛了,更不用說還有打仗的事。
趙公子也學廉頗的樣子,依次到各營巡視,按廉頗所說的要領,指導各營駐紮。一群莊稼漢,不能住在自己的家裡,卻必須露天住宿在野外,這已經很讓人沮喪了;偏偏露宿的一切準備以前從未做過,甚至多數人都未聽說過,做起來縮手縮腳,處處不到位。好在營壘是現成的,省了安營中最麻煩的事,否則還不知要鬨出多少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