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整軍經武(1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3944 字 4個月前

在接待趙使的第二天,相府得到河東轉來的王齕軍報:王齕所部已經完全占領武安,隻有若乾大城還未攻占;邯鄲若無大軍集結,秦軍無憂。在與太子、秦王商議後,張祿讓芒未擬了一份教令:“邯鄲必戰。齕除保武安外,當以偏師遠襲邯鄲,勿令趙人稍息也;並熟籌掠其野。”同時,教令河東,隨時準備接應邯鄲之軍;任命皮綰署上黨守,任命鄭安平署河東丞。

五大夫司馬靳和客卿蒙驁受命巡查南郡和南陽郡的防禦,經過數個月,已經大體整理完成,於二月初回到鹹陽複旦複命。張祿認為司馬靳與白起有兩代人的關係,囑他去探望白起,如果可能,勸白起複出帶兵攻略邯鄲。司馬靳去了一趟,回來說,白起舊頭疾複發,稍用心思即頭痛難忍;又悲於其子之喪,恐難帶兵。張祿問道:“大夫其往邯鄲乎?”

司馬靳道:“臣初歸,實不知邯鄲之狀。左庶長數攻邯鄲,非臣所能及也。”張祿隻得作罷。

數日後,根據司馬靳和蒙驁的推薦,葉摎署南陽尉,原南陽尉調任河東尉。司馬靳出使邯鄲,將鹹陽的意圖傳達王齕,並與王齕議定今後的作戰計劃。再遣使前往陶郡,通知他們準備接應邯鄲作戰。

陶守涇陽君來陶郡不過兩三年,明顯衰老了許多。當初的“四貴”已去其三,隻有自己碩果僅存。經過這兩三年的治理,陶郡的耕地增加了不少,但仍然經商氣氛濃鬱,純粹的農戶幾乎隻有從關中帶來的那些刑徒。刑徒與本地人雖然相處還算融洽,但文化差異極大。商人崇尚自由,逐利千裡是他們的常態;而農民則要精耕細作,田間管理決定著一年的收成,幾乎很難離土離鄉。雖然有這些差異,但不妨礙兩邊通好,婚娶聘嫁,也常常在他們之間進行。

而最令涇陽君頭疼的,是軍事訓練。根據秦法,秦人要按鄉裡進行編組,平時相互監督,戰時拉出來就是一支軍隊。但這隻對農戶有效,商人平時多不在家,就算在家也很難比鄰而居,各家產業、資本差異之大,令人咋舌。到現在為止,陶郡的編戶還隻能及於農戶,商家名義上有編戶,但有名無實,平時不可能訓練,戰時更加拉不出軍隊來。

最為難辦的是,商戶經營規模不一。小商戶自然是小家小戶,與農戶相當;而大商戶,僮仆就成百上千,家人、掌櫃、鋪主,更是不知凡幾,甚至還有自己的護衛。這種情形下,數有多少戶根本沒有意義。

甚至連內部都有分歧,陶尉張唐認為,應該以扶持農戶為主,逐步侵蝕商人的勢力;而陶丞蔡捐認為,應該依靠商業利益,傭精壯當兵。兩人爭執不下,涇陽君便讓張唐去負責農戶,蔡捐去負責商戶,各按各的法則行事,互不相擾。

鹹陽的使臣來到陶郡,傳達了鹹陽的意見,但明確指出,這隻是“備”,並不是要馬上出兵,陶郡當前還是以發展生產為主。到時候需要征兵多少,向哪個方向用兵,聽候命令。於是張唐在農戶中加強了訓練,而蔡捐則加大了傭兵的力度。

葉掾曾在胡陽的率領下,參與了閼與之戰。因戰功晉爵為公大夫。十年間,葉掾在南陽和南郡多個縣任職,但沒有再參與戰鬥,一直是公大夫爵。在被任命為代理南陽尉之前,在南郡的一個縣裡當縣長。

南陽郡和南郡一樣,都是故楚地,但與南郡相對封閉不同,南陽郡雖然也是盆地,卻有道路通往韓、魏、楚諸國,是一個交通要道,防禦任務十分繁重。而且和所有的交通要道一樣,這裡的巨賈富商極多,治理頗為不易。不過好在楚國治理此地時,也是把軍事放在第一位的,在這裡還營建了著名的方城防禦體係。秦國占領了楚地後,由於兩地文化差距極大,秦王並未在楚地強推秦法,在更大程度上保留了楚地的風俗。楚國在南陽的軍事體係也就這麼保留下來。

楚國的軍事體係是建立在豪門大族基礎上的體係,農戶是貴族的封戶,由貴族在自己的封地上領兵。國家有事,各家自帶家兵出征。而各貴族的封地一般也以自然區劃為界,以縣為限。秦國占領這裡後,楚國貴族自然被清除,各縣的居民自然成為秦國地編戶。但出於習慣勢力,鄉民自然以縣域為界,對本縣的忠誠遠高於對郡和國家的忠誠。要想把各縣的民軍分散編伍,幾乎不可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