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掾麵對的就是這樣一種軍事格局:名義上是編戶齊民,但事實上各縣相對獨立,必須以一個獨立單位來使用。
不獨如此,秦的南陽郡不限於楚南陽,還包括了韓、魏等國在南陽及其周邊的各縣,這些縣風俗各異,衣食文化不同,治理那些地方又需要另一套不同的策略。在南陽郡設立之初,穰侯就帶著一幫大臣,為南陽的治理絞儘腦汁,初步建立了一套不同於關中的法律。葉掾在南陽、南郡多個縣任職,這為他處理這些棘手的事務打下良好的基礎。
司馬靳和蒙驁巡視南郡和南陽郡,目的是打消楚國對兩郡的覬覦之心。與趙的作戰有長期化的趨勢,難免會有人生出異心來,來打南陽和南郡的主意,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楚國。
楚國經過十年休養生息,人口幾乎完全恢複,整軍經武已經完全不是秘密。如果楚國用兵,首要的方向自然就是恢複其故地。從楚國進攻南郡,主要以水路為主,是南郡的事。而進攻南陽,方城是必經之路,所以南陽郡的防禦重心就是故楚國的方城!
方城並不隻有一座城,而是依山而建的一座類似長城的防禦體係。方城範圍內,有兩個大縣,方城的防禦任務主要就由這兩個縣來承擔。由於這裡的人家幾乎世世代代守衛方城,早就把這裡的山山水水弄得一清二楚,也形成了成熟的防禦方案。楚國衰落後,這裡的防禦鬆懈下來。秦國設立南陽郡,又重新啟用了方城,再次向這兩個縣投入錢糧,更快就把這裡的防禦重新恢複。
葉掾走馬上任,這裡是他的第一站。他曾經擔任過葉尉,而葉縣正好在方城之外,他隻能遠觀而無法身臨其境。如今,故地重遊,葉掾感慨萬千。見原來的斷垣殘壁重新夯實,成為一條蜿蜒的巨龍,頓生豪情。眺望山下,葉縣依稀在目。葉城在多個諸侯國間轉手,既曾是方城的防禦對象,又曾是方城防禦圈的重要組成力量。現在,葉縣歸屬於秦國,大大加強了方城的防禦能力。
南陽也有許多刑徒,按照秦律,征兵都是從刑徒開始征發。但在楚地,這一條卻執行困難。長平之戰,曾經從南郡征發的二萬刑徒,白起親自整頓了半年,把自己的親營全都投進去,直到交戰開始前,才勉強可用。今年司馬靳和蒙驁來巡查時,地方官員建議,沿用楚地的傳統,用本土本鄉的農民出征,幾乎可以不用整頓,就能直接投入戰鬥。兩人上報秦王和張祿後,被批準了。楚地的征兵也可以不執行秦國的習俗,隻要足額按時到位即可。葉掾雖然在楚地任官,但卻出自關中,他對征發刑徒的利益頗有感觸。一個縣可能沒有多少刑徒,放在那裡修路築城也就可以了;但一個郡,特彆是像南陽這樣的大郡,有幾十個縣,數萬刑徒,如果將如此龐大數量的刑徒放置不用,不讓他們建功立業,消除罪孽,是一個嚴重的浪費。他雖然積極支持按楚地的習俗,以鄉民為兵,但總也不能停止思考如何將楚地的習俗與使用刑徒相結合,把刑徒的力量也使用上。
與南郡的防禦對象僅限於楚國不同,南陽麵對三個諸侯國,要同時監控三方的動向。好在南陽商貿發達,商旅眾多,從各地商人那裡總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判斷各國的動向。幾乎每天都有來自洛陽、韓國、魏國和楚國的商人彙聚於此,進行貨物交易,宛城或丹水河口尤其繁榮。
從山上下來,葉掾和隨從、侍衛們隨意在道邊安坐休息。遠遠見一群商旅過去,見這邊有兵,早早在三五裡外停下。葉掾覺得有趣,便命一名軍使過去,把領頭的叫過來問話。
不多時,軍使帶來了三名穿著長衫的商人。時下已是暮春,天氣溫和,走遠路的人們已經可以身著短褐上路了。這三人穿著長衫,顯然於途不需要他們乾什麼力氣活,是出主意、想辦法的人。三人過來後,一眼便認出被衛兵們團團圍坐的那人就是這裡地位最高的,遠遠地伏拜於地,為首的一人道:“微庶等謹見大夫。不知大夫駕臨,冒犯衝撞,大夫其罪之!”
葉掾見那人說的是比較標準的洛陽官話,知道是經常從事跨國貿易的商人,便說過去問道:“客商從何地來,將往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