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中出生的趙正,現在已經兩歲了(古人出生時計一歲,過一年加一歲。按現在的算法,趙正其實才一周歲)。子楚離開後,趙姬也陷入一種嚴重的焦慮、抑鬱狀態。由於糧食不足,乳母已經全部辭退,隨從們輪流照顧趙正。沒有了乳母,趙姬又不能喂養,趙正隻能靠喝粟粥為生,消化不良,經常腹瀉,形容消瘦。
邯鄲一旦解圍,眾隨從首先想到的就是趕緊再為趙正找一個乳母,否則,這個孩子很可能活不長了。這個任務自然也就落在呂不韋身上。呂不韋雖然不敢推辭,但深知這一任務的難度。從去年到今年,整整一年時間,邯鄲內外陷入戰亂,男人當兵在外,女人也沒有閒著,家裡家外一肩挑。一年下來,最近生孩子的家庭就沒有多少。女人不生孩子就沒有奶水,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就算那些生了孩子的,由於戰亂,營養不良,擔驚受怕,奶水也不充足,往往不夠孩子喝的。當然也有養尊處優的,隻不過人家會來當乳母嗎,她們還要請乳母呢!
另外,就算有合適的乳母,她們會首先選擇誰?是那些高門深院的趙國貴戚,還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秦國公子姬?更何況,誰都知道,邯鄲目前這種慘況是秦人帶來的,仇恨還來不及呢,誰會有心思來當乳母?保不齊就暗暗地把這個孩子給掐死了!要想找一個出身窮苦、身體健壯、充滿愛心,還要對趙正忠誠的乳母,何其難也!
另一個難題就是趙姬。自從子楚離開後,趙姬整天以淚洗麵,甚至不吃不喝。儐相和那十名隨從,雖然都是文武雙全的英才,但那是在軍國大事上。哄女人?他們有些還沒有接觸過女人;那些有妻子的,對自己的女人還說離開就離開,根本不考慮她們的心情,誰能哄好這個“主母”?這副擔子自然也落在呂不韋身上!
呂不韋白天出門,經營他的生意,順帶著完成打探消息、布設網絡、發展暗線、尋找乳母……的工作;晚上回來,要把打探到的消息與眾人分享,並與眾人商議當前的局勢和明天的行動;在做這些事的同時,還要勸慰趙姬。一天都睡不上幾個時辰的覺。
隨著王齕大軍撤離,許多人也想一走了之。但呂不韋不同意。他勸解道:“公子去時,留夫人、少公子及吾等於邯鄲,非棄之也。將為今後地步!今無令而離,是北也!慎勿自誤也!昔者,諸公與公子同至邯鄲也,皆懷赴死之念。今公子無恙,而諸公猶存,是大功也。奈何儘棄之?秦軍雖離,趙王無害我之心,是必有所謀也。其謀未定,正吾勞心奮力之時也,不可失也。”
儐相代表隨從們表態道:“吾等皆秦人也,而君生於衛。君之忠若此,吾等焉敢後之!願奉其命!”
然而,邯鄲的形勢一天天惡化。糧價飛漲,趙人皆有敵意,呂不韋的生意也一天天難做。無奈,呂不韋隻得將可以疏解出去的生意都疏解出去,儘量維持自己的店鋪不關張。那時的風俗與現在不同:現在,當生意不好時,老板可以裁員增效;但那時,員工與老板之間是一種人身依附關係,老板甚至可以把店員殺了,卻偏偏不能解雇!呂不韋隻能把邯鄲的家臣、保人、掌櫃派往其他地方。呂氏的產業十分龐大,運作起來成本昂貴。邯鄲一處不順,處處不順,牽一發而動全身。
不過,有著經商頭腦的呂不韋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商機:邯鄲不是需要糧食嗎?現在糧食哪裡不缺?自然是秦地啊!如果能從秦地適當調出糧食,不僅可解燃眉之急,還可能大賺一筆!當然,調出的糧食數量必須控製,不能影響糧價的走向。完全按市場需要而行,自然的結果就是秦地糧價上漲,而平抑了邯鄲的糧價。這是不可接受的。
呂不韋在與眾人協商後,立即派人隨著呂氏商隊前往洛陽,在那裡,他可以從關中、南陽,甚至河東調出糧食;如果價格合適,從魏、韓兩國收購糧食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呂不韋還在邯鄲找到了商機:兩軍大戰,損失的箭矢、兵器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雖然這些損失的大部分都會被回收利用,但遺留在戰場上的數目也不少。如果能夠加以收購,隻要不多的貨物,就能換到不少殘破的兵器,而這正是秦國工匠所需要的!
於是一個完美的商業循環出現了:用日用小商品在邯鄲周圍換取邑民手中的破損兵器,包括矛、戟、戈、鏃、柲等,將這些破損兵器運往秦地換取糧食,再把這些糧食運到邯鄲高價出售。這樣一來,呂氏商鋪的生意也可以維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