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秦軍撤退(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4411 字 7個月前

尉摎安排軍營已定,自己將大帳設在羑水北岸,距新中不過十餘裡。在聽到朝歌出現敵軍後,他立即秘密趕往蕩陰營中,不斷派出巡哨,哨探敵軍動向。

不多久,尉摎就知道,進入朝歌的全都是韓軍,而且入城的速度很慢:在汲城到朝歌一百餘裡的道路上,布滿了韓軍的營柵。這讓尉摎驚異不已。要不是因為與計劃不符,他早就派兵出擊,截擊韓軍了。

過了幾天,頓丘的兩家豪族逃出頓丘,投奔蕩陰。

秦軍在占領朝歌後,即出兵攻掠周圍鄉邑,頓丘自然也是進攻目標。頓丘的魏國官吏畏懼潛逃,留下來的豪門大族就在這時投靠了秦軍。年前在邯鄲之戰中受傷留下的秦軍士卒,在這一過程中穿針引線。

頓丘人逃往蕩陰後,向尉摎報告了頓丘周圍的情況:無數的楚軍將竹竿綁在身上,用竹竿頂著往城上爬。這種攻勢不是頓丘這種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民軍所能抵禦的,他們隻能放棄城池,逃奔秦軍。

尉摎聽到楚軍進入頓丘的消息後,認為自己吸引聯軍北上的目的已經達到,已經可以撤軍了。現在的困難在於,他要如何才能把軍隊帶回秦國。

南下的道路已經完全被聯軍封鎖,而他顯然不能指望從這裡一路殺回去。

早在鹹陽的時候,尉摎就從張祿那裡得知,從安陽到南陽還有一條通過太行山內部的道路,要經過一個城邑臨慮。在趙國從晉陽遷移至邯鄲的過程中,曾一度落腳中牟。臨慮就是中牟的後方,它是深居大山之中的一片盆地,位於淇水和洹水兩條河流之間,易守難攻,地理環境完整;與中牟相表裡,一主攻,一主守,是中牟的後勤基地。

趙國遷都至邯鄲後,那片土地遠離了趙國的中心區,顯得有些鞭長莫及,在一次土地交換中,把臨慮交換給了韓國,隻保留了中牟。臨慮有羊腸阪道通往上黨,韓國將它歸入上黨郡。但陳四等人探知,臨慮盆地溯淇水而上,有山路通往共、凡。無論是臨慮還是共、凡,都不是什麼名城大邑,這條山路平時也少有人行,但兩地之間交通還是通暢的。這成為這次深入敵後行動的秘密武器。隻有少數高級軍官知道這一秘密。

聯軍行動緩慢,給了秦軍寶貴的時間。當知道楚軍進抵頓丘後,尉摎即通知南郡和南陽兩部,準備進山,進入臨慮。自己則留在蕩、羑一線,監視聯軍的動向。同時控製羑水一線,阻隔新中與朝歌的聯係。

大約經過五天時間,南郡軍和南陽軍已經完全撤進山區,並完全控製了臨慮。臨慮的官員出逃後,順著羊腸阪道逃往上黨。——中牟雖然很近,但那不同本國的土地!

在城外包圍新中的部隊已經換成了關中軍。然後,在一個陰雨的夜晚,蕩陰的關中軍越過蕩水,羑裡的關中軍越過羑水,兩軍都從安陽城下悄然通過,轉入臨慮。

清晨,在聚軍鼓聲響起後,包圍新中的秦軍全體集合,向西而去。新中的守軍雖然莫名其妙,但普遍猜測是援軍趕到,秦軍勿忙撤退。新中頓時生出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然而一連數天,新中的守軍也不見援軍到達。他們急忙派出軍使聯絡,發現援軍前鋒還在百裡之外的朝歌,離他們最近的援軍竟然是邶城的楚、魏聯軍二千五百人。

聽到新中派人過來告知秦軍已經撤圍,芒申的臉一下子就綠了!這意味著在他的鼻子底下,秦軍悄無聲息地撤退了,而他一點也沒有察覺!

韓軍主將公子糾的反應沒有那麼大,他很得意地對新中的軍使道:“吾臨以大軍,彼自不戰而退!”然後他一麵派人到汲城向新垣衍報告,一麵派兵北上新中。

公子並也感到十分尷尬:公子糾不明事理,那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他本來就是個公子哥,什麼本事沒有,全靠生得好執掌大權;可自己是實際負責軍事事務的助理,秦軍如此龐大的行動瞞過了自己!這幸而是撤退,如果是進攻,隻怕腦袋掉了都不知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