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乘緩離開時,蒙驁已經從端氏抽調了五千人,放在少水沿線,一來那裡還能找到糧食,二來那裡似乎還可以通往上黨長子。另外還有五千人位於濩澤一線,盯著高都,目前駐守端氏的隻有公乘緩的五千人。
公乘緩帶來了鹹陽的最新指示,蒙驁的主要作戰區域在少水沿線,從冀氏到濩澤,長約二百五十裡,幾乎是一條一字長蛇陣,端氏正居其中。鹹陽的指示是,上黨要以這條河流為依托,竭力阻止上黨的諸侯軍西進河東,並對南下河內南陽的敵軍形成牽製。它的後勤保障工作由河東丞無名與上黨丞公乘緩共同承擔。
公乘緩還介紹了河東的防禦計劃,防禦的支撐點是翼城、曲沃、左邑和安邑。蒙驁雖然沒有在河東當過官,但對河東的形勢並不陌生,因為他剛到秦國時,就是在河東接受的測試,當時主持測試的乃是河東丞皮綰,今天的內史綰。在安邑與秦王、皮綰相處的時間裡,蒙驁大致知道,河東被所謂絳山分成兩個部分,東邊的盆地是安邑,西邊的盆地統稱汾上。翼城和曲沃是從太行山下來,進入這兩片盆地的要道。出了曲沃後,可以直下汾水,幾乎無可阻擋。但如果要攻打安邑,還必須攻占以絳山山口為依托的左邑。
因此,秦軍在河東的態勢十分明顯地顯示,秦軍首先還是確保阻擊諸侯於山地,把兩塊盆地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不行,就放棄汾水一線,固守安邑。從軍事上說,蒙驁能夠理解,畢竟安邑是河東的首府,有鹽池這個戰略要點,重點防守左邑既有政治、經濟方麵的需要,也有地形的優勢——左邑既有形勝,又經過張祿和皮綰他們的長期經營,是防禦安邑的有效屏障。但他依然有些不舒服:這不就是王稽與聯軍合謀達成的形勢嗎?諸侯占領汾上,讓王稽獨守安邑!蒙驁不禁懷疑,王稽秘密和議的背後,是不是得到了鹹陽的首肯,至少是默許!
如果是這樣的話……蒙驁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感覺自己孤立無援。
鑒於公乘緩已經有了上黨丞的官職,雖然大家都是公乘,但公乘緩明顯已經有了副將的資格,地位在其他公乘之上。蒙驁召集眾公乘,宣布了鹹陽對公乘緩的任命,並宣布端氏由公乘緩全權負責,自己負責濩澤和冀氏兩翼。隨後,他把端氏的一切都交給公乘緩,自己前往巡視濩澤的駐軍,部署那裡的防禦。
所謂濩澤是一片大湖的名稱,是由周圍山上的雨水瀦留在山底而成。“濩”的原意就是雨水從屋簷流下的樣子,雨水彙集而成的湖泊就被稱為“濩澤”。濩澤以東地勢較低,湖水從這裡流出,也被稱為濩澤,東流注入少水。這片湖泊麵積廣大,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據說帝舜就曾在這裡的山上耕種、製陶,在湖裡捕魚。直到現在,這裡的人還過著耕漁的生活。人口不多,約數百戶,散居於濩水兩岸,主要集中在濩澤西麵的一片山間台地上,距此約六十餘裡,沒有城池。那裡有山路可通端氏到翼城的大道。少水以東,也有一片山間穀地,一旦下雨,穀地即成河灘,平時也泥濘難行,隻能沿著兩側的山地通行;翻過一個山口,就是高都。這裡距高都也不過百裡。
上黨秦軍五千人駐守在濩澤水彙入少水的入口附近。這裡也有幾處不大的聚落,勉強可以安頓軍隊。秦軍在這裡,可以依托山勢和少水,抵禦從高都來的威脅;而一旦高都出現異動,也能迅速出擊高都。是一片可攻可守的區域。惟一的困難就是糧食必須仰仗端氏供給,要想就地取糧十分困難。
由於鹹陽已經明確將這裡作為上黨秦軍重點作戰的區域,蒙驁再次來到這裡,花了幾天時間,跑遍了周圍的山川,與駐軍的公乘議定攻守之道。他告訴公乘,河東的炒粟很快就會到達,那時有可能向高都進行幾次突擊;而如果受到優勢敵軍進攻,則可以逐步退往端氏。然後又與公乘秘密議定,如果端氏遭遇不測,他可以取道濩澤,轉入河東。得到蒙驁的點撥,公乘也堅定了信心,表示絕不會在這裡讓諸侯聯軍占到便宜。
蒙驁回到端氏,公乘緩也已經準備好運輸車隊;蒙驁一回來,公乘緩就帶著車隊,出發前往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