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禦士以道(2 / 2)

長平長平 楚秦一鶴 5425 字 4個月前

秦王道:“卿可將濩澤、少上之情,詳備書來,以為後人治之者戒!”王稽應喏。

然後秦王再讓王稽詳細敘述自己的河東的經曆,以及治理河東的經驗體會。由於沒有什麼限製,王稽說得很自由,秦王也聽得很認真。言未儘,子楚告起,出去後,複上殿問道:“酒宴已備,其可乎?”

秦王道:“可!”郎衛們端上來九鼎七簋,設於席前;階下女樂已經擺好架勢,一聲號板,樂舞俱起。子楚與秦王及王稽各酙一爵,兩人對飲;秦王吃了一片肉,一撮粟飯,即行退席,留下子楚為王稽把盞。王稽哪裡敢再吃,又飲一爵,吃了幾口,辭謝而歸。子楚命將剩下的酒肉裝匣,送到王稽下榻的驛舍內。

送走王稽,子楚回到秦王的身邊。秦王撫額坐於席上,見子楚過來見禮,略一回禮,便命子楚坐下。子楚問道:“王意何如?”

秦王道:“寡人以稽有薦應侯之功,必有其才;得應侯之薦,任諸河東,觀其效也。何意……!此皆寡人識人不明,至有此也。”

子楚道:“兒意,王稽固愚,非庸才也。蓋非經濟之士,不能治河東。而天下經濟之士幾何哉?”

秦王道:“子楚之言,甚有其意,願詳道之。”

子楚道:“兒以為,天下俊才固少也,而多中才。王稽,中人之器,以之從聖則聖,從奸則奸。聖人治世,每曰垂裳;豈皆得其俊者?蓋用之以其道也。”

秦王道:“汝之言,甚合吾意。子楚從何而悟其道?”

子楚道:“臣在邯鄲,閒時每與師、保論,乃得之於師、保也。”

秦王道:“此言何人道之?”

子楚道:“蓋得諸呂不韋也。”

秦王道:“呂氏不韋,吾意其商賈也,不意其見若此!”

子楚道:“聞呂氏,故太公之後。齊氏失政,乃商賈天下,而以其道也。不韋,大士而隱於商賈者也,每有所論,眾皆歎之;而危急之時,時出奇策,兒得出邯鄲,實有賴焉!”

秦王道:“若以呂氏之見,守河東其奈何?”

子楚道:“兒未谘以河東之事,蓋以常情言之。彼言行商,必通商道,商道之通,非在於道也,在於人心。故商經行處,必知小大尊卑之情,強弱貧富之勢,眾寡勝賤之用,而得其平也。雖小邑,不敢忽也;雖大邑,不敢仰也。商道既能,則得一中人其可行之;不通,雖強豪亦難能也。”

秦王在心中品味片刻,道:“呂氏,經世之才也。今何在耶?”

子楚道:“王命之為少保,想猶在邯鄲,唯秦與趙戰,未通音訊耳!”

秦王道:“汝其必呂氏猶在邯鄲乎?”

子楚道:“呂氏得王命,夙夕不敢忘也;而其大才,必能保家。臣意其猶在家中,惟其難也。”

秦王想了想,忽然問道:“吾聞彼獻趙姬,而趙姬有妊,其有乎?”

子楚笑道:“兒雖幼,閱女非一。彼所謂取趙姬者,非彼取也,為兒也。時趙人多怨秦,兒見趙姬而欲取之而不可得,乃以呂氏之名取之,而曰贈耳!其實吾在呂家,而不韋入鹹陽矣!自不韋從鹹陽歸,而趙姬已妊,而趙人之怨稍解,乃歸秦家。”

秦王啞然失笑道:“世間所論,每非其實。趙姬此其一也。……趙子何名?“

子楚道:”蓋生於正月,故名正也!“

秦王道:”於今四歲矣!可得而言也。“

子楚道:”王何問及吾兒?“

秦王道:”正欲觀呂氏及正兒也,惟未得其道也。“

子楚道:”趙與秦戰,趙怨正盛,吾恐正不得歸耳!“

秦王道:”汝方言不韋有智謀,必能保其家,何言之反也?“

子楚道:”吾亦甚欲其安,苦無計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