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跪伏在地上,神情中帶著堅定和肅然:“臣明白。”
劉徹歪了歪身子而後擺了擺手說道:“既然明白,便是去做吧。”
等到董仲舒也離開了之後,劉徹的臉上才閃過些許無可奈何的疲憊之色:“皇帝果然不好當啊,也難怪當年父皇和大父累成那個樣子。”
他的嘴角帶著些許嘲諷的神色,繼而說道:“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有掣肘,不管是想要做什麼事情,都無法真的去做。”
劉徹的聲音中帶著些許的沉默。
“陳氏啊——”
“希望我是為據兒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吧。”
陳氏太過於龐大了,當年漢景帝時期發生的事情,便是讓劉氏驚醒,讓皇帝驚醒,但即便是驚醒又有什麼作用?
他們能夠對抗陳氏麼?
也幸好,陳氏“不稱王”,這是曆代君王都試探過的事情。
隻要不稱王,沒有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君王可以容忍陳氏一直的存在,畢竟.......
畢竟沒有了陳氏,還會有王氏、張氏.....等等等等,這是不會改變的。
君王們能夠確定陳氏不稱王,但他們能確定其他的也不稱王麼?
他們不能。
這便是陳氏安全的理由。
.........
桃花源中
些許風吹過,陳野緩緩的從沉眠當中蘇醒了過來。
他來到了當初觀看凡俗之間事物的那顆桃花樹下,繼而朝著凡俗間投下了目光。
“看來,我比自己設定的要晚睡醒幾年。”
隻是一瞬間,陳野就發現了些許不對的地方,他發現劉徹已經登上了皇位,甚至成為了皇帝,他也發現了董仲舒的存在,以及那兩個被封為“冠軍候”“長陽公”的人。
“衛霍?”
陳野的臉上帶著滿滿的興趣,他的臉頰上充斥著興奮之色。
雖然幾百年間他見過了不少華夏曆史上的名人,但隻要是個人、隻要是個男人,誰會對衛霍不感興趣呢?
那是兵家曆史上最高成就的創造者!
更是大漢之所以強盛、劉徹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大豐功偉績的奠基者!
短短的幾個呼吸,陳野就明白了現在的大漢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子的情景,他不由得有些感慨,又有些擔憂。
“命運的軌跡好像已經沒有力氣更改這架巨大的馬車了,陳氏與劉氏的合攏象征著巨大的變化,自此之後陳劉合並,或許陳氏之子會成為新的皇帝。”
陳野歎了口氣,他並不知道這樣的變化是好是壞,但他卻明白這樣的變化是他最初抗爭的結果。
“自孝公時期開始,陳氏就一直在悄無聲息的、慢慢的改變曆史,等到了秦朝末年的時候,陳氏與命運的抗爭、與曆史軌跡的抗爭初次有了結果。”
“秦朝沒有二世而亡,而秦武烈帝的出現,也為秦朝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個時候的華夏大地並不是遍地瘡痍,而對華夏威脅最大的匈奴也被趕到了狼居胥山附近,所以大漢可以繼續緩慢的發展。”
“而之後,命運的改變更加巨大。”
陳野的神色凝重,他看著那奔騰不息的命運長河,而後輕輕地歎了口氣。
頭頂那長河如同銀河一樣倒灌,周身的桃花源甚至都受到了影響。
“孝仁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一直到如今的孝武皇帝,大漢終於開始出現了偏差。”
他沉默的注視著下方:“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沒有出現,反而是無實的“熔煉百家”思想提前出現,這其實就是思想進步的一種。”
在陳野看來,所謂的熔煉百家、各列諸科更像是後世的“學校”。
你能說後世的學校教授的是哪一個具體的科目麼?
其實並不是。
語文包容各個思想、數學則是數算,這個在漢朝時期也出現了,而其他的化學物理等,雖然沒有出現,但其實不就是動手以及事物的諸多道理麼?
陰陽家、道家、五行家等諸多流派其實在這方麵都有涉獵。
隻是不像是後世那麼的清晰明白而已。
“這樣的變化,會帶來什麼樣子的影響呢?”
陳野饒有趣味的看向凡俗,他很想知道,這麼巨大的變化,會不會引起命運的衝突,也很想要知道,有陳氏相助,漢武帝與劉據之間會不會還有那種不可消解的誤會。
畢竟劉據之妻是.....陳氏女!
而沒有了這個變化,大漢的下一任皇帝會是誰?
大概率、或者說百分百是劉據,那麼劉弗陵便會徹底的泯滅在曆史長河當中,而劉弗陵的消失則是意味著大漢正式進入了另外一個軌道。
陳野將目光收回,而後坐在那桃花源最大的桃花樹下,慢悠悠的看著凡俗的一切。
...........
元狩七年,天子下詔改元為太初,是為太初元年。
太初元年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的日子,即便是在後世的史書中都著重的強調了這一年。
曆史中稱之為漢武帝大一統最重要、也是最開始的一年。
太初元年,天子下詔重新鑄造錢幣五銖錢,在其上烙印太初年寶四個字,以此來象征錢幣以及天子的權威。
並且天子開始在實施了一個巨大的改變。
那便是在國子監以及諸多地方官學中提倡陳無實的學說,並且強製推行。
最開始,諸子百家們拚命地抵抗,甚至想要與陳無實拚了老命,但逐漸的,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陳無實的思想會讓他們的“思想”在名義上消失,但.....實際上學習他們思想的人更多了!
一時之間,這些人都有些不知道該做什麼了。
是反對還是支持?
反對?
這麼多弟子不要了?還想回到以前那種一脈單傳的時候?
支持?
真的要舍棄自己的流派名頭?
是表麵重要還是實際重要?
陳無實與大漢的天子仿佛站在他們的麵前,對他們發出了這個靈魂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