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五丈原上的秋風(1 / 2)

誰都沒有想到,比祖天師年輕許多的諸葛亮最擔憂的事情,竟然是自己被祖天師熬死。

這簡直是一個地獄笑話,也或許是“命中注定”的因果。

昔年的武侯同樣是在五丈原上被司馬懿熬死,從而注定了蜀漢滅亡的結局,如今的諸葛亮依舊是在五丈原之上與大虞進行最後的決戰。

命運總是縱橫交錯,在你以為它改變了的時候,調皮的弄出來一係列的問題,讓你覺著命運還未曾發生改變。

而當你以為命運始終不變的時候,它又會給你一些彆樣的驚喜。

比如“伐天之戰”中的“五丈原之戰”,這一場歸屬於伐天之戰的戰爭,時間跨度同樣很長。

自盼同四年的秋末開始,一直到盼同十年才結束。

沒有人會想到這一場戰役會持續這麼長時間,哪怕是強大如大漢以及大虞都感覺到了些許的疲憊和無力。

長安城內,許多的世家已經開始捉摸著放棄、想要勸諸葛亮投降算了,大家一起加入大虞,不還是高高在上的世家麼?即便是到時候在大虞境內咱們不能和往常一樣,那不也是能夠先潛伏、繼而等到風聲鬆一點的時候再出現?

這不是什麼大事。

他們這些人習慣了做這些。

但諸葛亮並不同意,他表示自己打這一場戰役是為了匡扶漢室、興複漢室,是為了河山一統,是為了天下蒼生,是為了當年先皇的遺願。

在諸葛亮拒絕了他們的“試探”之後,以盧懷為首的幾大世家將念頭打到了盧欽的身上。

如今的盧欽與往昔的盧欽不同了,他的身後站著諸多世家,在劉禪的麵前也稍微有點麵子——雖然不能撼動諸葛亮,但是讓劉禪稍微動搖一下還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他們組團去找了盧欽。

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盧欽同樣拒絕了他們的試探,並且表示,大漢依舊,此時隻是差這一場戰役了,難道你們還無法堅持麼?你們這些人對得起這麼多年來大漢的培養麼?

他將幾位家主大罵一頓,罵的是一個狗血淋頭。

謝無涯、王明等人灰溜溜的回到了府邸內,他們兩個看著一旁同樣被罵的狗血淋頭、甚至因為是“自家人”所以被直接打了出來的盧懷說道:“子安兄啊,這可如何是好?”

盧懷皺了皺眉,最後歎了口氣:“打吧,打吧,他們都想打,咱們還能夠怎麼辦呢?”

“難不成你們還能弄死諸葛亮不成?”

他歎氣說道:“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完成大漢的再次一統,幾乎已經陷入了瘋魔的境地,此時彆說是你我了,就算是天子也休想阻止他完成這一場戰爭。”

盧懷點中了諸葛亮的心情,他輕聲說道:“這是一場不管持續多久,都注定會你死我亡的戰爭,沒有人能夠阻止,除非戰爭雙方中其中一方的死亡。”

他偏過頭,眼睛中帶著些許感慨的神色。

“走吧。”

王明、謝無涯對視一眼,臉上都是出現了無奈的神色,他們同樣是了解這一點,所以才想要勸阻諸葛亮或者盧懷,而不是通過其他的手段。

戰爭無可避免,人們總要為這些付出一定的代價。

盼同六年

戰爭持續的第三年,雙方死傷慘重,而這一場戰爭還在繼續。

倒是在這一年裡發生了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

在諸葛亮於五丈原與大虞決一死戰的時候,一個不入流的小世家的子弟在朝堂上表示諸葛亮其實是大虞派來的奸賊,所以才會這麼堅持戰爭。

他表示自己發現了諸葛亮的大秘密,諸葛亮曾經在陳氏門下學習,而陳氏如今看似是中立,實則是表示支持大虞的,所以諸葛亮是陳氏派來消耗大漢國力的。

這位十分勇敢的官員的名字曆史中特意花費了數百個字跡記錄下來,他也算是名垂千古了,至少比當時朝堂上站著的一部分從一品的“三十六卿”還要強大——這些人中除了少部分做出利國利民之類大事的,名字都沒有出現在曆史書籍中,被人漸漸的遺忘。

史書中,用極其簡單的話語介紹了這位勇敢人的下場。

“盼同六年,蒙謗亮於朝,帝大怒,夷之。”

“又明年,帝之怒不解,掘其屍,鞭之。”

短短的兩行字寫出了這位勇士的下場。

劉蒙在朝堂上誹謗諸葛亮,皇帝非常生氣,直接將劉蒙夷三族了。

什麼是夷三族?

父、母、妻,也就是你父親這一族所有人、你母親這一族所有人、你妻子這一族所有人。

當然了,關於夷三族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這個夷三族是“父母、兄弟、妻子”這三族。

但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隻要牽扯到夷三族處罰,那麼必然是人頭滾滾,數千人是擋不住的。

“又明年”,也就是第二年,“帝之怒不解”,皇帝的憤怒還沒有消解,意思就是皇帝還沒有消氣,“掘其屍,鞭之”,皇帝把他挖墳,屍體挖出來,鞭屍。

連起來就是過了一年了都,皇帝還是沒有消氣,越想越氣,最後乾脆把這人的屍體挖出來鞭屍了。

這是多麼大的仇恨啊,一年了都不能讓皇帝消氣?

甚至還要做出鞭屍的舉動?

要知道,在原本的華夏曆史中,皇帝都是要臉麵的,唯一一個在臣子死之後還不解氣,直接把屍體挖出來鞭屍的人是太宗文皇帝,也就是李世民、李二鳳。

他鞭屍的對象是——魏征。

雖然魏征確實是挺活該的。

但這也讓李二鳳背上了一個晚年昏庸的名聲,大多數人詆毀李二鳳的時候,都是說他早年囚父殺兄、晚年鞭屍忠臣良將。

這個忠臣良將指的就是魏征。

盼同六年,秋。

在劉蒙死了之後,在他死的很慘烈了之後,諸多世家們都收起來了自己“試探”的小心思。

是的。

劉蒙是他們派遣出來的一個“棋子”,為了試探一下皇帝對諸葛亮的信任到底到了什麼程度——他們沒有想到諸葛亮還沒什麼反應呢,皇帝的反應就這麼大。

王府

王明歎了口氣,他舉起杯子,臉上帶著無可奈何的悲痛之意:“那幾個蠢貨啊,現在還以為皇帝處理劉蒙這麼狠辣、這麼迅速是因為諸葛亮呢。”

他嘲諷的笑了笑:“真是一群蠢貨。”

“人最痛苦的事情,恐怕就是和這些人一起共事了吧?”

謝無涯撇了撇嘴:“誰說不是呢?”

“朝堂上有些人雖然默不作聲,但是這些人竟然能將這麼大的一部分勢力給徹底忽視掉,這也是讓人有些想不通了。”

他將“重點”點出來:“陳氏是什麼人都可以詆毀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