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博弈(1 / 2)

哦,原來不是陳氏啊。

不是陳氏就.......好?

嗯?

大殿中的臣子們先是迷茫了一瞬間,繼而愣了一下。

舉薦誰?

王羲之、謝安兩個人舉薦自己?

舉薦自己乾什麼?修書?兩個國相、兩個剛剛出爐的、明顯處於爭權奪利階段的令首決定去修書?

一瞬間,所有人都覺著自己好像是做夢還沒有睡醒。

就算是台上的張皖都是驚訝了一瞬,而後皺眉看著王羲之與謝安,臉上帶著一抹微不可查的的迷茫。

這兩個人在搞什麼鬼?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內,任由眾多大臣以及張皖如何勸說,謝安與王羲之都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堅持要修書,如果皇帝不讓他們去修書,那他們的這個令首的位置就不乾了,倆人要告老還鄉。

這一出更是讓張皖頭疼不已,而陳瀟、陳安兩人隻是站在最前麵,低著頭一言不發的看戲。

從先帝時候開始,陳氏的作用其實就在某些時候發生了改變。

皇帝如果十分勤政愛民、且有本事,那麼陳氏的人就是兩個“泥塑的木偶”,或者說更加類似於吉祥物一樣,隻在最關鍵的時候開口,一錘定音決定某些事情。

如果皇帝昏庸、亦或者說不行,那陳氏就該出麵了。

要麼鏟除奸佞、護國安寧,要麼皇帝不聽勸告、甚至連最後的腦子都沒有了要對付陳氏,那陳氏就會直接辭官歸鄉,然後.....然後這個王朝基本上可以宣告滅亡。

陳氏不是某個皇朝的保姆,也不會當什麼聖母——你都不聽老子的話了,還要對付老子,還指望著老子幫你?

做你的春秋大夢。

而經過漢末時候,靈帝以及後續他繼承人的“把戲”或者說“經驗教訓”之後,後來的皇帝明顯聰明了許多。

比如肅宗。

肅宗皇帝在位的時候,多次懇求陳氏的人能夠幫助自己,甚至許諾給了陳氏無數的好處——但陳氏都拒絕了,因為有一點他們之間是有分歧的。

肅宗皇帝因為世家、或者說因為“夜氏”才登上這個皇位,他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根基,放棄自己的支持者,但陳氏顯然覺著世家已經成為了大虞的禍患,這並不符合當年太祖皇帝建立大虞的初衷。

所以陳氏壓根不配合。

但即便是如此,肅宗皇帝依舊將當時的陳氏家主放在了丞相的位置上——哪怕有些時候這位丞相經常跟他作對,導致他的某些政策不能頒布實施也是一樣。

陳瀟甚至暗中打了個哈欠,他是知道謝安和王羲之昨天來府中的,但卻並不知道這倆人做了這樣驚天動地的決定,於是身體悄悄的朝著陳安的方向湊了湊,繼而低聲問道:“老爹,是不是你讓他倆修書去的啊?”

陳安半眯著眼睛,像是昏睡的老虎一樣。

他聽到陳瀟的話,也感受到了身邊不少同僚悄然將身體朝著這個方向湊了湊,臉上閃過一抹無語:“我乾這種事情有什麼用?”

“是你需要搶中書門下的權力,還是我需要?”

陳瀟一聽,頓時也閉上眼睛站在那低著頭,學著自己老爹的樣子開始昏昏欲睡了。

最後這場彆開生麵的朝會以一種近乎詭異的結尾散場了——謝安以及王羲之被叫到了後殿,俗稱被留堂了,而其餘諸多大臣都散朝,散朝之後還要討論謝安以及王羲之的目的。

..........

勤政殿後殿

張皖按著自己的額頭,讓身旁的內侍給謝安以及王羲之兩個人賜座,然後看著兩人直接了當的開口問道:“你們兩位為何一定要去修書?”

“中書門下方才成立,還少不了你們,我也不可能這個時候讓你們離開這個位置。”

張皖知道麵前的這兩位都是聰明人,所以他懶得繞彎子了,直接了當的決定開口詢問。

“中書令以及門下令這兩個位置太重要了,如果被人搶走的話,朕許多布局便會失去作用。”

“如果你們不坐在這兩個位置上,目前而言很難尋找到有聲望、資曆接替你們的人。”

先是陳述了利害關係,之後張皖的語氣再次變得溫和:“兩位愛卿可是擔心朕懷疑、提防你們?朕將門下以及中書的位置交給你們,便說明朕信任你們。”

他長歎一口氣,帶著點點唏噓:“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們不必擔心是朕在試探你們。”

將話攤開了講之後,張皖的神色中還帶著些許無奈,這是對於自己被“冤枉”的無奈。

謝安以及王羲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睛中看到了些許的笑意。

其實他們想要去修書,最大的原因並非是擔心皇帝懷疑自己,而是他們兩個真的想去乾這件事情——尤其還王羲之,他不擅長、也不喜歡政治。

沉默了片刻後,謝安先開口了。

“陛下,臣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但修書與坐在中書門下的位置上並不衝突不是麼?”

他輕聲道:“我們兩個年紀已經越來越大了,臣以及逸少年輕的時候,甚至服用過一段時間的五石散,身體幾乎是被掏空,如今能夠苟活也不過是因為則之尋來了扁鵲,為我們二人調養身體。”

“中書門下的位置太過於重要,一旦我們兩個掌控這樣的權力,我們的身體恐怕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垮掉。”

“我二人自然是願意為國朝鞠躬儘瘁的,隻是擔憂精神不足,將政務處理錯漏。”

王羲之也是感慨了一聲後,看著張皖說道:“正是如此。”

“我二人的想法是,令首的位置不變,但我二人兼任一個編撰的位置,之後精力大多數放在修書之上,至於門下以及中書的事情,便交給副手去做。”

“門下有兩位仆射、中書有兩位舍人,難道還不足以處理麼?”

“之後,我二人將處理後的政務再簡單的看一遍把把關就是了。”

交給兩位副手?

張皖下意識的一挑眉,中書門下的兩位副手中,一位是他的人,一位是陳氏的人,剩下兩位是王謝的人。

他將中書門下交給王謝,其實是一種緩衝。

甚至那位陳氏的門生也是一個緩衝,最後終究還是要換成他自己人的。

如今,王羲之以及謝安還坐在這個位置上——其他世家就不敢對這個位置有什麼念頭,而具體事務以及權力卻是由副手平分,他的人便能占據更大的主動權。

等到書修完了、也過去幾年了,他手中的權力也會越發的鞏固,到時候.....

想到這裡,張皖臉上的笑容都真誠了許多,他看著王羲之以及謝安不由得感慨:“唉——既然兩位愛卿如此堅定,那朕也無可奈何,總不能棄愛卿的身體於不顧。”

“便依照兩位愛卿所說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