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 章 疑竇叢生(2 / 2)

“言公子與裴公子予周鎮大恩,周鎮百姓定會銘刻在心。”

謝不為淡笑了笑,糾正道:“是樊大人的恩德。”

周鎮長官連忙改了口,“是是是,這一切皆為樊大人所賜。”

謝不為點了點頭,再看了那商人一眼,又道:“畢竟修建橋梁耗資甚巨,我們又是外行之人,其中詳具,還望勿要有所隱瞞。”

那商人也趕緊應道:“小人不敢。”

謝不為便道:“我有一請,我與裴公子也為行商之人,不知可否與阿公一道了解一下此中采買一事?”

那商人似有猶疑,看了看周鎮長官,又看了看顧莊,遲遲沒有作答。

直到顧莊見謝不為眉頭微動,便主動出言道:“有何見不得人的,既是言公子與裴公子出錢,那他們說什麼,便該是什麼。”

這般,商人才躬身應了下來。

之後,謝不為便當著顧莊的麵,開始與周鎮長官商議修建橋梁中的各種具體事宜。

次日,謝不為與蕭照臨赴周鎮集商之處,與那商人一道擇選合適的供材商家。

一般來說,若是官方主持基建,采買之人也定是官身,但民間基建,則是得了地方官員允許,便可自行采買。

那商人名叫徐慶,與周鎮長官關係匪淺,且為人十分謹慎。

顧莊不在後,他便鮮少與謝不為言語,甚至顯得有些怠慢,可謝不為直覺,此人並非是傲慢

,而是似在提防著什麼。

也果真,在謝不為委婉提及,是否可以以次充好來節省銀錢的時候,徐慶連忙退了幾步,再垂首道:

“我從未聽聞過此事。”

這句話後,便是一問三不知了。

謝不為與蕭照臨都能察覺到,這徐慶越是如此謹慎,就越說明此中有什麼貓膩。

而謝不為也曾了解過,修建太湖長堤的建材,乃全為周邊鄉鎮供給,周鎮也在其中,若說這徐慶“從未聽聞”,不免有些掩飾過了頭。

不過,徐慶不願說,謝不為與蕭照臨也不好再多問,以免引起徐慶的警惕,從而暴露什麼,便隻表現得興致缺缺,又故意互相“低語”道:

“他既不知道,我們自己去問那些木商便是了。”

語罷,謝不為便“拙劣”地尋了個借口,讓徐慶在原地等候,再與蕭照臨兩人依次而問。

此地共有五家木商,在聽到謝不為“以次充好”的要求後,竟無一例外,都表示了從未做過這種事。

並還有人“苦心”勸誡謝不為與蕭照臨,道修建橋梁本是積福之事,不要因此損了功德。

謝不為這才明白了,無論是誰在背後指示,這些太湖附近的供材商家一定都接到了要守口如瓶的消息。

而這其實也在謝不為與蕭照臨的意料之中,畢竟他們如今身份普通,確實很難直接從這些商家口中得到什麼有用的證據。

就在他們準備先行返回,再思索其他辦法的時候,忽然,卻有一穿著稍顯破舊的中年男子從一旁走了過來,並小心翼翼地喊住了他們。

“不知二位貴人可是要買木材?”

謝不為愣了一下,但很快便反應過來,笑著應道:“正是,我們準備在鎮中修建一座木橋,可到現在都還未找到合適的。”

那人點了點頭,卻也沒有再多問,而是站在原地猶豫了一會兒,才繼續開口道:

“不瞞貴人,我本也是周鎮的木商,但因一些變故再也經營不下去,便準備回家務農,可手上還積累了不少木材......”

這人話並未說儘,謝不為卻清楚了這人的意思。

且聞“變故”二字,又直覺這其中定有什麼值得了解的事情,便也就主動道:

“若是方便的話,勞駕領我們去看看吧。”!

倒也由此可知,顧氏在吳郡的確威名不小,即使顧莊並無官職在身,可那周鎮長官,卻如侍上峰。

而顧莊也很是受用,有模有樣地免罪之後,再對周鎮長官及商人提及了此來的目的。

周鎮長官及商人聞後,又趕忙朝謝不為與蕭照臨略施了一禮,再道:

“言公子與裴公子予周鎮大恩,周鎮百姓定會銘刻在心。”

謝不為淡笑了笑,糾正道:“是樊大人的恩德。”

周鎮長官連忙改了口,“是是是,這一切皆為樊大人所賜。”

謝不為點了點頭,再看了那商人一眼,又道:“畢竟修建橋梁耗資甚巨,我們又是外行之人,其中詳具,還望勿要有所隱瞞。”

那商人也趕緊應道:“小人不敢。”

謝不為便道:“我有一請,我與裴公子也為行商之人,不知可否與阿公一道了解一下此中采買一事?”

那商人似有猶疑,看了看周鎮長官,又看了看顧莊,遲遲沒有作答。

直到顧莊見謝不為眉頭微動,便主動出言道:“有何見不得人的,既是言公子與裴公子出錢,那他們說什麼,便該是什麼。”

這般,商人才躬身應了下來。

之後,謝不為便當著顧莊的麵,開始與周鎮長官商議修建橋梁中的各種具體事宜。

次日,謝不為與蕭照臨赴周鎮集商之處,與那商人一道擇選合適的供材商家。

一般來說,若是官方主持基建,采買之人也定是官身,但民間基建,則是得了地方官員允許,便可自行采買。

那商人名叫徐慶,與周鎮長官關係匪淺,且為人十分謹慎。

顧莊不在後,他便鮮少與謝不為言語,甚至顯得有些怠慢,可謝不為直覺,此人並非是傲慢,而是似在提防著什麼。

也果真,在謝不為委婉提及,是否可以以次充好來節省銀錢的時候,徐慶連忙退了幾步,再垂首道:

“我從未聽聞過此事。”

這句話後,便是一問三不知了。

謝不為與蕭照臨都能察覺到,這徐慶越是如此謹慎,就越說明此中有什麼貓膩。

而謝不為也曾了解過,修建太湖長堤的建材,乃全為周邊鄉鎮供給,周鎮也在其中,若說這徐慶“從未聽聞”,不免有些掩飾過了頭。

不過,徐慶不願說,謝不為與蕭照臨也不好再多問,以免引起徐慶的警惕,從而暴露什麼,便隻表現得興致缺缺,又故意互相“低語”道:

“他既不知道,我們自己去問那些木商便是了。”

語罷,謝不為便“拙劣”地尋了個借口,讓徐慶在原地等候,再與蕭照臨兩人依次而問。

此地共有五家木商,在聽到謝不為“以次充好”的要求後,竟無一例外,都表示了從未做過這種事。

並還有人“苦心”勸誡謝不為與蕭照臨,道修建橋梁

本是積福之事,不要因此損了功德。

謝不為這才明白了,無論是誰在背後指示,這些太湖附近的供材商家一定都接到了要守口如瓶的消息。

而這其實也在謝不為與蕭照臨的意料之中,畢竟他們如今身份普通,確實很難直接從這些商家口中得到什麼有用的證據。

就在他們準備先行返回,再思索其他辦法的時候,忽然,卻有一穿著稍顯破舊的中年男子從一旁走了過來,並小心翼翼地喊住了他們。

“不知二位貴人可是要買木材?”

謝不為愣了一下,但很快便反應過來,笑著應道:“正是,我們準備在鎮中修建一座木橋,可到現在都還未找到合適的。”

那人點了點頭,卻也沒有再多問,而是站在原地猶豫了一會兒,才繼續開口道:

“不瞞貴人,我本也是周鎮的木商,但因一些變故再也經營不下去,便準備回家務農,可手上還積累了不少木材......”

這人話並未說儘,謝不為卻清楚了這人的意思。

且聞“變故”二字,又直覺這其中定有什麼值得了解的事情,便也就主動道:

“若是方便的話,勞駕領我們去看看吧。”!

倒也由此可知,顧氏在吳郡的確威名不小,即使顧莊並無官職在身,可那周鎮長官,卻如侍上峰。

而顧莊也很是受用,有模有樣地免罪之後,再對周鎮長官及商人提及了此來的目的。

周鎮長官及商人聞後,又趕忙朝謝不為與蕭照臨略施了一禮,再道:

“言公子與裴公子予周鎮大恩,周鎮百姓定會銘刻在心。”

謝不為淡笑了笑,糾正道:“是樊大人的恩德。”

周鎮長官連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