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可以分批的挖掘,一直持續到十月份,這樣既可以緩解我們收獲的壓力,也可以緩解我們儲存的壓力。
等今年老百姓嘗到種植紅薯的甜頭後,明年他們就會自己主動種植了,那時候我們的收獲以及儲存壓力就沒有這麼大了。”
馬縣令說道“是啊,替百姓做一件好事不容易啊。”隨即馬縣令又問道“趙安你這邊的工人找好了沒有?”
趙安回答道“工人主要還是那些難民,我前段時間給他們透露了一下風聲,發現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轉變為工人的。
經過這兩年的生活,大多數的難民已經習慣工人這樣規律的生活。”
馬縣令回答道“那就好,你辦事我放心。”
~
趙安回到工區後,就開始了為酒廠和粉廠的工作準備。
於是在八月中旬,工區的主要工作已經在這兩年完成得差不多了,就等以後繼續擴大規模了。
於是趙安正式的將招工的通知下發了下去,工作待遇與趙家工坊相同,普通員工每月50文,技術和管理人員更高,同時還有一些福利待遇。
原本大多數的難民工資隻有20文一個月,這時候他們尚且願意工作,這時候將他們的工資提高了這麼多。
而且還多了那麼多的福利待遇,因此大多數的難民都選擇了成為工人,趙安於是將這些人分為了兩撥人,大部分的人都留在縣城酒廠工作。
少部分趙安挑選出來的人,趙安帶去了趙家村的粉廠,與此同時縣城原酒坊的坊主黃小天,也終於開始了工作。
趙安將他擔任酒廠的消息告訴了眾人,同時將酒廠的兩千多人交給了他,讓他先熟悉一下工人,同時給他們教學一下釀酒的大致流程。
同時除了財務處,人事處,保衛處等部門的乾部不由他任命,其餘的乾部安排都交給他。
黃小天顯然在這段時間裡,也仔細思考了如何管理一個數千人的大廠,他按照釀酒的生產流程,將各個流程分解出來。
然後安排員工以及乾部,同時打亂了原本的一些編製,通過拉攏打壓很快他就坐穩了廠長這個位置。
至於粉廠的安排就簡單多了,因為趙家鎮這邊的工人,趙家一直是在慢慢的吸收,現在早已發展到數千人的規模了,這幾百人的加入很快就被打亂吸收了。
趙家村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也算是有了一個真正鎮子的樣子,驛站,客棧,牲口市場……都建立了起來。
除了這些商業發展相關的建築,趙安還在趙家鎮規劃了一所規模宏大的學校,隻不過目前隻修建了很小的一部分。
除了正常孩童上學的學區外,趙安還設立了一個成人學區,免費對趙家工坊的人開放,而且上課時間是在下午工人下班後。
主要是掃盲和簡單的算學,以後趙家工坊所有的乾部,必須識字會算數,因此許多有上進心的工人都主動的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