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天的激戰,炮石竭儘,清軍終於攻上了城牆。
這時孫承宗正坐在北麵城牆上,還在高呼放炮,他的貼身護衛南州與登城之敵搏鬥,雖手刃數人,但終被清軍砍倒。
孫承宗也隨之被俘。
在此前後,孫承宗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八個侄子孫以及三十餘名婦孺或戰死,或被俘後遇害,隻有六子孫鈰之子——六歲的孫之澧及其母躲藏於草叢中而逃生。
兩名清兵把孫承宗押至城南三裡的圈頭橋老營,清將稱他為“孫宰相”,並請他入上座。
孫承宗卻大罵清將,說“臊狗奴,胡不速殺我?”
一名清將說“北朝識好人,待士厚。相公胡不歸北朝,輔佐大業,而徒為南朝死?”
孫承宗繼續罵道“我天朝大臣,城亡與亡,死耳!無多言。”
另一名清將又說“不降,胡不出金銀贖死”?
孫承宗又罵道“臊狗奴,真無耳者。尚不知天朝有沒金銀之孫閣老耶?”
漢奸孔有德親自述說,自己歸順建奴的心路曆程,希望說服孫承宗。
但是孫承宗說“今日說此無益,但速殺我!”
清軍將領見勸降無望,便在地上鋪了一片葦席。
孫承宗向北麵的京城遙拜後,厲聲吩咐清兵取一白綾,從容自縊。
清將把孫承宗的屍體交給一個老太婆,說“此孫宰相屍,可善視之。”
隨後拔營而去。
孫承宗家的一個名叫侯果的仆人被俘,在任丘逃脫。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十四日,侯果於高陽圈頭橋附近找到了孫承宗的裸屍。
侯果隨後跑到容城,告訴駐紮當地的關寧總監高起潛,高起潛遂埋葬孫承宗,並上報崇禎帝。
崇禎帝降旨“故輔承宗罵賊死義,慘及闔門,朕心殊側,該部從優議恤。”
但卻被閣臣薛國觀阻撓而未能落實,隻是恢複原官、予以祭葬而已。
有人說,是因為高陽知縣雷覺民,是薛國觀的親信,也有人說隻是單純因為薛國觀忌恨正人君子。
後來,一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九月,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才賜孫承宗諡號“文忠”並贈太師。清乾隆年間,修《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追諡孫承宗“忠定”。
前線緊急的軍情,加上致仕重臣孫承宗的遇害,使得內閣首輔劉宇亮主動請纓,願去前線督察軍情,為君分憂。
崇禎帝即刻下令將盧象升革職聽勘(等待調查),由劉宇亮代之總督天下兵馬。
但是這時,楊嗣昌卻主張仍由盧象升總督軍事,劉宇亮可前往督察軍情。
崇禎帝雖然被他說服,收回成命,但褫奪盧象升的兵部尚書頭銜,以侍郎銜督師,戴罪立功。
此時,盧象升所統的一部分兵力,交給陳新甲去守護昌平皇陵。
麾下三總兵之一的大同總兵王樸,又以大同有警為由折返大同。
盧象升實際掌握的兵力不過五千(一說七千)人而已。
他曾任職的大名等三府父老,建議他南下大名等地募兵。
但他既不想落得逃離戰場之名,又不想連累大名等地百姓,所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