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日,盧象升進駐钜鹿賈莊。
當地生員姚東照助糧七百斛,士氣稍振。
高起潛此時就駐紮在五十裡之外的雞澤,指揮關寧鐵騎。
盧象升派人聯絡,期望次日清晨合兵一處,與清軍決戰。
然而高起潛不應,東走臨清。
十二月十一日晨,盧象升“自誓必死”,走出營帳,先四麵拜,然後訓示部眾說“吾與將士同受國恩,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
眾官兵“皆泣,莫能仰視”。
之後,盧象升率師出征,在蒿水橋遭遇清軍,他領中軍,虎大威領左軍,楊國柱領右軍,激戰一天,雙方均有頗多傷亡。
盧象升身先士卒,戰鬥直到深夜,盧象升才回營帳略微的休息一會兒。
十二日晨,清軍以優勢兵力將明軍的賈莊大本營層層包圍,將士們見狀“殊無人色”,盧象升反而“氣彌勵”。
他有條不紊地排兵布陣,在“南、北、中布巨炮,挾以弩矢,隅中開壁迎敵,士皆殊死戰”。
午後時分,炮儘矢窮,盧象升與清軍短兵接戰。
麵對清軍夾擊,明軍死傷慘重,虎大威挽住盧象升的馬,勸他突圍。
盧象升說“將軍死綏(暗示自己突圍也會被處死),有前無卻!”
隨後躍馬馳入清軍陣中。
他左乳先中一箭,將箭抽去,揮刀再戰;其後腰又中一箭,左右大腿各中一箭,仍然扶傷強力支持。
清兵蜂湧而上,盧象升左腦中一刀,右膽中一刀,麵門中一刀,一共中四箭三刀,終於倒地殉國。
他麾下的掌牧楊陸凱害怕盧象升的遺體遭清軍騎兵踐踏,撲在盧象升的屍體上,背中二十四箭而死。
盧象升陣亡第二天,死訊尚未傳到京師,。
此時,崇禎帝仍斥責盧象升“偵探不明,調度無方,坐視各邑淪陷,毫無救濟,向日敢戰之談,顯是沽名欺眾”。
十二月十五日,先前突圍的副總兵劉欽,在戰場上找到盧象升的遺體,甲下穿麻衣(服父喪),並有督師關防。
他將遺體抬到新樂縣,交給盧象升麾下的讚畫楊廷麟(之前被盧象升派去向來援的孫傳庭乞糧)。
楊廷麟又將遺體運至真定東關,加以清洗,隻見盧象升“怒目嗔視,凜凜如生”。
大名、廣平、順德三府民眾“不分少長男女,皆為流泣,甚有痛其亡發狂疾死者”。其後,順德知府於穎上奏盧象升的死狀。
到十二月二十二日,楊嗣昌才確認盧象升已殉難。
翌年,崇禎十二年(1639)二月初八日,盧象升的遺體被許德士安放棺中,同年秋運回故鄉埋葬。
儘管盧象升已確認戰死,但盧象升的家屬請求褒恤時,崇禎帝不允。
直到楊嗣昌死後,崇禎帝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
由於大明朝廷內部的政見分歧,楊嗣昌、高起潛未能與總督天下援兵的盧象昇良好配合。
導致盧象升戰死於巨鹿賈莊,七十餘城先後失守,四十六萬人被俘(包括德王朱由樞)。
一直到到崇禎十二年(1639年)三月,清軍方才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