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女到諸侯(春秋)》全本免費閱讀
“子文之傳政於子玉也,蔿賈不賀,曰,舉以敗國。”——《丹陽行記·成王三十九年》
楚成王三十九年,發生了兩件看似無關緊要,卻對楚國影響深遠的事情。其最重者,當為太子商臣喜獲麟兒。另一件事看似輕描淡寫,卻與前者一起揭開了新時代的序幕,即其年尚幼的蔿賈初次嶄露頭角,
五月初五,惡日,太子左媵蔡姬產下一子,名旅,為太子長子,也就是日後的春秋霸主,楚莊王。
由於蔡姬生產後血崩而亡,又恰逢太子元妃唐姬晚三日產下一女,太子商臣便將二子皆交由她撫養。
唐姬對此頗感不耐,她身為公室出身的姬姓貴女,從未想過有朝一日還要親自哺育兒女,居然沒有人為她準備一個乳娘。而所要哺育的其中一個甚至並非自己親生之子,還剛克死了自己的親母!但她不敢向太子商臣表達不滿。
俗言道,惡日所生之子,厭勝父母,唐姬是深信的,這孩子就是明證。然而楚人卻不信這個,楚國聞名天下的賢相,如今已將令尹之職交給兄弟子玉的鬥穀於菟正是五月初五所生。誰人敢說令尹子文不祥,怕不是為自己招惹事端。
有時唐姬也頗覺稀奇,楚人明明最是尚巫鬼、重淫祀,偏偏此時又不在意這許多。但是她不能不在意。她還要養大自己的孩子,維持母國的安穩,她不能被這孩子克死。
“阿妹。”唐姬輕聲呼喚自己的妹妹仲姬,見正在逗弄自己女兒的仲姬回頭,指了指身側的男嬰,“尋一個生育不久的女奴回來給他,太子若問起便說我身體不適,無力顧及公子旅。”
唐姬雖不喜公子旅,但對方隻是一個幼兒,又是自己丈夫的長子,還為自己解決了一些不好見人的小麻煩,倒也不會特意去薄待於他,隻不過是對他不冷不熱罷了。而隨著公子旅年歲稍長,也大略知曉自己不討母親喜歡,很快便搬離了母親的院子,更多地專心於學業和武藝。
但他很喜歡他的妹妹。兩人年歲最近,幼年時同起同臥、長大些便同進同出。即使公子旅搬離,由於楚人女性地位頗高,多出能夠議政的賢後,在小學、六藝的教習過程中,兩人亦是一同的。
教導他們的正是已經從朝堂退隱的鬥穀於菟。周禮八歲入小學,所學者為六書,即文字。事實上則並不會這麼晚,兄妹二人現年正是六歲。在此之前,公子旅和公子加並非未曾學過讀寫。然而楚國的方言,同周人的雅言實是相差巨大,字形上亦然,因而需要專門的學習。
值得慶幸的是,二人長於唐姬身側,唐姬便隻會講雅言,寫周人的籀文,因此二人的學習並不算十分困難。
“為什麼是我們學周人,而非周人學我們呢?”公子加用毛筆沾水在石板上塗塗抹抹,頭也不抬,不經意地問道。即使她的母親便是周人,一同學習兩種文字和語言也令她感到不大適應,更不要說其他楚國貴族。
但事實上,現在郢都的貴族們無人不操雅言,楚言似乎已經成了粗俗的代名詞。她隻有跑出城去,才能在那些國人之中聽到另一種音調。
鬥穀於菟是一個和藹的老者,他壯年時雖也帶兵出征,但如今身上沒有分毫戾氣,隻餘平和。他慈祥地看著眼前的小姑娘,笑著想要回答她。還未開口,便被公子旅先行截斷了話頭。
“因為我們沒有周人強大。”公子旅這般道,神色十分謹慎,用征求意見的目光看向鬥穀於菟。
公子加停下手上的動作,扭頭看他,一派天真:“可楚國比唐國強大啊,母親也沒有學楚言。”
還未確認上一個問題的答案,便快要被妹妹說服自己回答錯誤的公子旅一時語塞,眼珠子轉了幾轉,但又不想在妹妹麵前露怯,隻得道:“可是母親也是周人啊。等等,那到底是楚人更強,還是周人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