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五叔前往大同之事已成定局,因這一遭,家中很是為此忙碌一番。
最令人憂心的便是紀五叔的婚事。
雖紀家男兒從不急於成婚,可紀五叔現年已十九,明年便要及冠。
此去大同,不知何時能歸,怎能不急?
二老夫人甚至已開始物色本縣適齡女子,無論家境如何,隻要人品性格過得去,願意儘早成婚即可。
最終,因當事人的不配合,轟轟烈烈的選媳行動被迫終止。
紀五叔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這一去若是再也無法歸來,如何對得起自己的妻子?
是以,他無意成婚,為此整日躲避著二老夫人。
二老夫人抓不住人,便將此事說與紀二老爺,紀二老爺沉思半晌,倒是隱約能明白自己兒子的想法,一時間心中更是悲痛,但無論如何,也不敢讓老妻知曉兒子的想法。
思慮再三,紀二老爺找出紀五叔的庚帖,並寫了一封厚厚的家書,準備命紀五叔帶給紀三老爺。
他安慰二老夫人道:“武成的婚事我已拜托給老三了,若是老三覺得合適,直接可在當地成婚,庚帖我都準備好了。老三行事穩重,看人眼光極佳,你就放心吧!”
二老夫人聽了,這才略微好受一點。
雖不能親自為兒子選媳,甚至可能不能親眼看見兒子成親,好歹他不用一直打光棍了......
這一年冰雪融化,草木始發新芽後,紀五叔背上行囊,告彆紀家眾人,前往遙遠的北方。
紀溫默默在心中為五叔送上祝福。
紀五叔走後幾日,二老夫人每日帶著二嬸與他娘前往縣郊寺廟燒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紀家人平安。
如此一個月過去,紀家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此時,紀溫已背完三百千,寫出的字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紀老爺子對這結果十分滿意,當下便拿出了一套四書。
紀溫頓感壓力。
四書五經不同於三百千,不僅是量的不同,更是其中質的不同。
紀溫有信心在一年內熟背四書,可若是要融會貫通,絕非一時之功。
而這,才是科舉教育的開始!
然而,無論多難的路,紀溫都要將它走下去!
***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七年已逝。
鬆鶴院,紀老爺子的書房內,一位十歲的小少年正在認真練字。
他的手腕上懸著一塊石頭,稍顯稚嫩的手臂看起來十分有力,執著毛筆的手似乎絲毫不受重力的影響,全然不曾晃動。
待他寫完字,紀老爺子拿起一看,勉強點了點頭。
“還算有可取之處。”
紀溫聽了,也不泄氣,這幾年裡祖父對他是越發嚴厲了,平日裡很難得到祖父的一句誇獎。
他將寫完的字放置一邊,朝著紀老爺子期待問道:“祖父,今年孫兒可否下場一試?”
紀老爺子眉頭一挑:“你倒是極為自信!縣試雖然簡單,卻也不是誰都能過的!你不怕被打擊信心?”
自己可不是真正的小孩,一個成熟的靈魂怎會因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
之所以想要參加縣試,紀溫有著另一個目的。
“孫兒想試一試縣試的難度,常年一個人學習,也不知旁人都是何等水平?在縣試中考一次,也好讓孫兒知道天高水深,做到心中有數。”
這話說到了紀老爺子的心坎裡。
紀老爺子身為一介武將,雖也文采出眾,可畢竟不是正經的儒生。
再加上紀氏子孫均習武,導致紀老爺子根本不知道一個接受正統科舉教育的孩童應當在什麼樣的年紀達到何等程度的水平。
他隻能通過對比感受到自己的小孫兒不弱於從前那些死對頭的後輩。
況且,溫兒早已能熟背四書五經,這種水平,一個簡單的縣試應當不成問題。
紀溫得到紀老爺子的首肯,心情愉悅的結束了今日上午的學習,告退離去。
獨自待在書房的紀老爺子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
溫兒常年跟著自己讀書,連個同窗也無,全然不知其他學子的情況,如同閉門造車。
更何況,自己也並非正經儒生,對於一應科考流程知之甚少,這如何能行?
四下寂靜無聲,紀老爺子獨自陷入了沉思。
***
自從紀溫決定要參加縣試,紀家眾人瞬間忙碌起來。
紀武中負責嶽池縣紀家的所有庶務,時常在外奔波,聽聞此消息,也馬不停蹄地趕了回來,順手還給紀溫帶回了不少“縣試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