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姚遠比較討厭司馬光,也不喜歡看《資治通鑒》。他覺得,正是司馬光、董仲舒之流,用他們狹隘的所謂正統思想,限製和阻礙了古人那種自由浪漫的樸素文化和思想的發展,從此之後,古書裡再見不到《詩經》的奔放和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他們用所謂的道德,限製了文化和思想的發展,甚至中國農耕文化不能轉化為工業科技文化,最終遭受百年屈辱,都是他們的遺毒造成的,連孔子的《論語》都被他們的注釋給篡改的麵目全非,中華從此無“大儒”,全是一群患得患失,被他們思想所束縛的“小儒”。
所以,他很少讀宋代以後的史書,更不看《資治通鑒》。
但經過劉二趕一點撥,他卻發現了裡麵許多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東西。那就是拋開道德個人主見,隻看故事,裡麵就隱隱浮現出所謂的帝王術了。
如何讓規矩慢慢形成,如何把人的思想堂而皇之地拘束在想要的規矩之內,如何相生相克,彼此製約……
原來,《資治通鑒》是講這個的!是為統治者提供理論依據的!
這一下,姚遠的古文層次,可以說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萬物古今一理,真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最終統一到一個層次。
家裡第一座小樓起來的時候,已經到了夏天。裝修、買新家具、燈具、淋浴噴頭,難免又得跟薑姨打遊擊戰。這也算是新觀念與老舊思想之爭吧,把薑姨繞迷糊了,姚遠就達到目的了。
與此同時,姚遠對服裝公司的管理體係進行了重新調整,除原來的副總孫保國之外,又任命了一個副總李貴田。
李貴田原來是人事部部長,能力不比孫保國差。那時候姚遠急需人才,你選拔人才就得先有懂得啥叫人才的人去乾吧?他就把能力出眾的李貴田給弄到人事部,負責到處搜羅用得著的人才。
李貴田也沒辜負他的信任,從財會到銷售再到服務導購,服裝設計,給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還招聘來不少好的苗子。可以說,服裝公司這邊近一半的可用之才,都是李貴田招募進來的。
現在的人事部,已經不僅僅忙於招聘了,對內部員工的考核,也成為重中之重。從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每個月都需要做什麼,做了沒有,效果如何?
每一個具體的工作步驟,都被姚遠詳細劃分出來,成為考核標準,作為績效工資的發放依據和日後晉升的最原始根據。
在姚遠看來,公司每一項工作,都是有許多細小的環節組成的。每一個細小環節做到了,整個工作才能出成績。
比如,一個員工,你每天是否按時上下班,上班之後,你一天都完成了多少應該乾的工作?比如走訪了多少客戶,得到了多少信息,上報了多少情報資料,完成了多少調研報告,被公司采納了多少個人建議,等等。
這些細化的分類,每一項加起來,是完全可以體現你的工作態度和個人能力的,以此作為考核標準,才更加科學,更加準確。
這個,和現在的kpi考核製度是一樣的。先進的,合理的管理製度,都會被姚遠拿來,應用在自己的公司裡。
根據形勢需要,姚遠將各部部長改為經理,提人力資源部經理李貴田為公司副總經理,主管內勤工作。
所謂內勤,就是所有對內的職能部門,包括財務、人事、策劃、倉儲、辦公等部門。
而原來的副總孫保國,則負責公司外勤工作,包括營銷、拓展、廣告等部門。
有些部門,你比如調研部,有專門跑外的調研員,還有專門在家裡做文檔的文員,內外兼有,那就得由兩位副總分彆進行指導管理了。
另外,人事、公關、文娛宣傳等部門,也存在這種現象,也一並照此辦理。
總之,內部事務請示李副總,外部事務請示孫副總。
即便如此,還有好多介於內外之間的人員,那也是涉及內務找李副總,涉及外務找孫副總。
部門調整之後,姚遠專門宴請了兩位副總和各部門經理,說明增加一個副總的原因。
孫副總忙裡又忙外,太累了,他又俗物纏身,還有製衣設備那邊的事需要兼顧,這整個公司就得孫副總一個人兼著,這麼重的擔子,會把孫副總累壞的!
所以,他考慮再三,為了孫副總的健康,也為了公司能夠更好的運轉,提李副總上來,分擔一部分工作。
這樣,以後公司責任更加明確,任務更加清晰,大家才能精力充沛,勞逸結合嘛!
李副總雖然才上來,可一直都是公司精英。領導人事部期間,為公司收錄了大批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
所以,李副總和孫副總,都是公司不可多得的精英和好的領導,希望大家以後配合好他們的工作,大家繼續努力,讓公司業績更上一層樓!
姚遠說一番冠冕堂皇的鼓勵之詞,便帶頭喝酒,此後一直和大家邊喝邊聊到很晚。
這次酒宴,連老板夫人薑抗抗都親自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