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討論出真知(2 / 2)

工房內部原來是有暖氣設施的,那種老式的生鐵暖氣包,也是礦機鑄造車間自己生產的,沿牆安裝著。

張建國承包礦機的時候,正趕上生鐵值錢。張建國就讓人把所有工房的生鐵暖氣包外加暖氣管道,都拆下來賣了廢鐵。

如今,所有工房裡,都沒了暖氣設施。

張代表走進車工工房的時候,剛剛過了八點鐘的上班時間。

以往的時候,工人們有十五分鐘的準備時間,八點上班,八點十五以後,才陸續進入自己的崗位,開動機床乾活。

張代表走進來的時候,工房裡已經機器轟鳴了。大部分的工人,已經在崗位上,緊張地開始工作了。

工人都有了崗位之後,姚遠還是實行了美美製衣的定崗和計件工資製度。不按勞分配,會影響職工的積極性。

所有計時定崗工人的工資,采用係數計算的辦法。係數標準,則是所有計件工人工資的平均數。

也就是說,一個月下來,所有職工的工資,都是浮動的。能拿多少,要看整個工段創造的利潤多少。定時崗位職工,包括所有管理人員的工資,都化解成不同的係數。

與美美製衣不同的是,這個係數,不是由資方製定,而是由所有職工代表集體討論產生的。期間為把所有計時崗位的工資係數確定下來,也是經過了職工激烈的討論。

比如管理人員的係數,車間主任和副主任,工段長和調度、統計。一線工人們不乾這些工作,不知道他們的付出與辛苦,定高了他們不同意。可定低了,這些管理人員也不同意。他們操心受累,其實比一線生產工人累多了,心累和體力勞動累還不一樣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無論職工還是管理人員,大家都看明白了姚遠。

在姚遠這裡,沒有誰比誰高貴,大家都一樣,論能力拿工資,憑本事吃飯天經地義。

所以,大家也就沒有什麼顧忌,在討論會上,敢發言,敢爭執,有理走遍天下。

爭執的結果,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到最後,大家還得把問題推到姚遠這裡來,讓他來當裁判。

要不姚遠非惦記著給自己找個政委,把張代表給弄回來呢。到最後,除了他,就沒有一個有足夠威信的,把大家都給說服,連馬友寶說話都不管用。

定生產部經理的係數的時候,馬友寶當一輩子工人,能拿個職工平均工資他都知足。所以,職工代表討論,給他1.5的係數,也就是拿工人平均工資的1.5倍,他已經很知足了。可副經理林清華和董雲就不乾了。

你經理拿1.5,我們副經理拿多少?具體管理操心可都是我們的,我們付出多少啊?白天黑夜的,我們才頂一個半工人啊?要照這個規定,我們還不乾了呢,我們也去當工人,我們又不是不會乾活。

馬友寶也考慮兩位副主任說的有道理。他整天和兩位副手在一起,也看到了他們的付出。這管理車間是真不容易啊,屁大點事兒你想不明白,處理不好,就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林清華著急上火,嘴唇上都起泡了。

他就提議,經理不分正副,大家一樣。

一樣那兩位也不乾。經理才到1.5,那車間主任呢,工段長呢,調度呢,統計呢,那些杜娟管著的後勤人員呢?大家依次往下降,最後一個倉儲管理的工資,恐怕連平均工資的一半都到不了,他們乾嗎?

倉儲管理當然不乾了。他們現在不比以前,坐在庫房裡等著大家領東西就行。得按時清庫,有完整的對賬記錄,還得統計材料、計劃報表,完全按著杜娟規定的什麼現代倉儲管理辦法來工作,一大堆事要做。

現在沒文化底子,原先乾倉儲的那些工人提起來的保管員,根本就乾不了這活。這麼大的工作量,你讓我們拿一半工資,我們也不乾。誰看我們輕鬆,誰有本事誰來乾好了。

幾次商討會開下來,問題就來一大堆。但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大家經過爭論,總算明白了各崗位的不容易。雖然沒商討出什麼結果,卻誰也不再說誰輕鬆了,大家都不容易。

到最後,看看大家都慢慢開始互相理解了,姚遠就出來,結合礦機原有的標準,解釋為什麼這些粗糙的標準不能用,然後再說美美製衣是怎麼乾的?

到這時候,大家都經過了探索與討論的過程,都在腦子裡詳細想了這些問題,姚遠再講,大家就都能聽懂姚遠講的是什麼了。

討論出真知啊,先民主後集中,姚遠把這個偉人的理論,就給用上了。

其實,鞍鋼憲法三結合的班子,就是一個利於不斷討論和實踐領導集體。

往往最好的辦法,都是這樣經過不斷討論,才產生出來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