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管委會(1 / 2)

() 姚遠其實想要的,就是一個乾部和職工之間的,良好的溝通渠道。

工人們不滿了,想說什麼,提什麼意見了,可以有個統一的有組織的渠道。先經過過濾,把好些無必要的意見和建議消化掉,把有用的,有理有據地提上來,和乾部們一起討論,或者爭論,辯論,都可以。

不像現在一樣,亂糟糟的,有事兒沒事兒就得開會研究。耽誤生產,也耽誤乾部們的寶貴時間。

同時,乾部們,包括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什麼,真正的意義在哪裡?也需要這樣一個渠道,去和大家講說清楚,讓大家明白,領會,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出這許多的誤會,本來是好事,大家不理解,反而變成壞事。

天天這樣凡事都得和工人們苦口婆心地磨破嘴皮子去解釋,不僅乾部們受不了,有意見,就是姚遠自己也受不了。

同時,有這樣一個高層渠道,有些需要保密的事情,比如客戶、利潤、貨源等等,還有會計賬目,則用不著都公開出來,讓所有人知道,幾個靠譜的高層代表知道就可以了。

這樣,大家可以相信他們拿到的報酬是怎麼來的,也可以相信廠裡截留的利潤合理性。這樣,工廠才能正常運作。

雖然礦機現在的經營方式,已經公司化了,可姚遠還是沒有更改礦機為公司,礦機還是叫礦山機械廠。

在他心裡,這個有著時代意義的名字,永遠都不會更改。他不想讓那個命名這個工廠的時代消失,還是想著把那個時代再給恢複回來。

張代表想明白了姚遠的心思,就開始了他有目的的工作。

這個動亂後期礦機的當家人,還是有著他內心裡那份火熱的激情。姚遠要做的這個事業,也正是他想做的。

有時候,他埋頭在辦公室裡,研究那一摞摞的規章製度和獎懲辦法,看那些考核內容。有時候,他換上工作服,像第一天來的時候那樣,去車間裡找大家聊天。

工作忙的,他不打擾人家。有空閒的,他就坐下來,和大家說上幾句。

這麼大的乾部,沒有一個陪同,頭發都白了,還和工人一樣,穿工服戴工帽,腳踩著翻毛工鞋,跟誰都客氣,一點架子沒有。

很快,張書記回來的消息,大家就都知道了。馬友寶他們,第一個就主動找上了張書記。

他們這些大老粗,搞管理工作還真是不行。就是組織大家,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和乾部們溝通,他們也不行。沒當過乾部,平時胡說八道嘴跟得上,真正讓他們把工人們的意見都有條有理地反映出來,他們就不會乾了。

張代表在這方麵可以是說是專家水平了,他這一次回來,就讓大家找到了主心骨。

很快,張代表就按照姚遠的意思,挨個班組地去找工人們談話,把每個班組工人們自己信得過的代言人都找出來了。

然後,他就找時間給他們開會,教他們怎麼集中大家的意見,遇到問題怎麼向他和上麵的負責人反映。同時,他們也有召開班前會,向大家解釋和宣傳工廠政策和意圖的權力和義務。完全就是他當兵那個時代,班組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

礦機以往時代的班前會製度,就這麼恢複了。

然後,他就把幾個生產車間的負責人,加上生產部經理馬友寶,組織到一起,成立一個職工管理委員會,他任主任,其他都算常務委員,不定期開會,及時討論職工們遇到的問題,商討解決辦法。同時,也逐條討論礦機現行的所有製度,發現問題及時向姚遠反應,大家再和乾部們一起,商討改進的方法。

任何製度,都有局限性和不足,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這正是姚遠所希望的。

馬友寶他們,本來就是職工們遴選出來的乾部,管生產也不指望他們,張代表正好把他們召集起來,給他們講怎麼組織群眾,宣傳政策的方法和步驟。

這等於是另一種組織形式的培訓。而且,這種組織形式是在戰火和艱難困苦的環境考驗下,逐步完善起來的,比起姚遠搬來的,前一世的這些先進管理辦法,更嚴密更合理更靠譜。

於是,從生產單位的各個班組,到工段、車間,一直到生產部,甚至包括後勤單位,各種嚴密的組織形式就建立起來了。從此,大家就不再亂糟糟地反應問題,也更能理解乾部們的意圖,胡攪蠻纏的現象,基本沒有了。

時光慢慢就進入了冬季,下雪了,大地開始封凍。

礦機所有的工房裡,都沒有了暖氣設施,連過去提供暖氣的動力處,也沒有了這個單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