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就笑了:“咱們研究所那些大秀才都一點辦法沒有,幾個有經驗的老工人,連理論都不懂,能幫上什麼忙啊?”
張主任卻嚴肅了說:“大廈,你不該這麼瞧不起工人。他們在廠裡乾了一輩子,什麼沒見過?在實踐上,比起那些大學生來,經驗更豐富,恰恰可以彌補他們的不足。”
說到這裡,就回憶說:“我還記得,我由駐廠軍代表複原,成為礦機革委會主任的那一年,廠裡剛剛恢複生產,還很混亂。
這時候,突然接到上級一套傳輸設備的生產任務。這套傳輸設備,不是礦上用的,而是有特殊用途。設備上好多的構造,和礦上用的不一樣。
那時候,也是把廠裡水平最高,學曆最好的技術員們集中在一起,想儘一切辦法攻關。
可是,就像今天這樣,技術員們絞儘腦汁,實驗無數次,也沒搞出來。
最後,還是我發動了群眾,有經驗的工人們一起想辦法,終於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設備給做出來了,及時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姚遠就苦笑:“叔,現在這個情況,和當年的情況不一樣。”
張主任就不服說:“怎麼不一樣,不都是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嗎?要相信群眾,人多力量大嘛!淮海戰役,打碾莊,敵人的堡壘堅固,咱們沒有攻堅的大炮,也是班組開戰前諸葛亮會,戰士們想到了辦法,用汽油桶造出了土大炮,把敵人的碉堡一個一個給端了。”
姚遠就不想聽下去了。要由著他張叔說下去,他還不知道要講多少這樣的故事呢,那今天他就什麼都不用乾了。
他就直接說:“叔,你和大家有這樣的想法和決心,那就乾吧,我支持你。”
張主任說:“那好,你就去趟研究所,把那些東西的工藝要求和樣品,給我們拿過來,我去召集相關方麵的技術工人,大家一起研究。”
想想就又說:“最好,能給我們派個技術員來,我們有技術上的疑難問題,也好及時請教。”
姚遠隻好再去研究所,把相關技術資料和化驗的金屬金相分析資料,還有幾個銷軸樣品給張主任拿過來。
隻是在抽調技術員配合上,他猶豫了。這事兒不好和丁群說呀。
為什麼要讓工人們去搞研究?是不相信他們研究所專業技術員的能力,還是相信過去人定勝天那一套?要是工人啥都能自己研究出來,那還要大學,要有學曆的技術員乾什麼?
姚遠思來想去,實在是跟丁群開不了這個口,隻好作罷。得,自己也不去看劉二趕了,再在廠裡忍幾天,親自給他張叔當技術員算了。
姚遠回來的時候,張主任已經下車間了,他在東麵一個廢棄的工房裡找到了他。
像這樣到處是窟窿,撒氣漏風的廢棄舊工房,礦機還有不少。張主任找的這個工房,麵積比較大,地麵也算平整,關鍵是上麵和四周牆上都有窗子,雖然玻璃大多都碎掉了,可是工房裡采光好,亮堂。
工房裡麵和所有廢舊的老工房一樣,牆壁臟乎乎地看不出原色,但地麵已經被打掃乾淨了。雖然窗子上早就沒有了玻璃,現在開春了,裡麵也不是很冷。
和張主任在一起的,還有馬友寶和十幾個年歲都在五十多歲的老工人。他們圍在張主任和馬友寶周圍,都找了工房裡可以用來坐的廢木箱子,或者把磚頭壘起來,坐在那裡,圍成一個小圈子,正在聽張主任說著什麼。
看來,張主任是早就在準備參與研究所的研究了。
姚遠過來,到了圈子裡麵,和大家都一一打了招呼。不認識的,馬友寶就給介紹一下。
姚遠就把一個大文件包交給張主任,然後說:“所有的資料,都在這裡了,樣品我也帶來了。至於技術員,大家都忙的抽不出時間,就由我給大家當技術員吧?叔你看成不成?”
張主任當然知道姚遠的本事,當技術員綽綽有餘。於是就說:“那就這樣。今天呢,你就先給大家夥說說這些資料,讓大家都有個具體的了解,做到心裡有數,你看怎麼樣啊?”
得,看來今天是抽不了身了。姚遠也在一個木箱子上坐下來,把資料和樣品都拿出來,開始講解這些樣品的用途和機械性能技術要求。這一講,就是整整一個上午。
也彆說,這些個老工人還真是水平不低,姚遠講的,他們都能明白,提出的問題也十分專業,這讓姚遠感到十分吃驚,他們的水平,看來並不比那些技術員們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