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鼎力戈壁灘 五十 廷議策略現分歧 天家橫淚訴親情(1 / 2)

虎賁巾幗傳 琴藏古棉 4992 字 6個月前

八水繞長安,紅顏逐春色,翠竹倚玉欄,啾燕宮闕瞰。

三月時節,草長鶯飛,金瓦紅牆的大興宮一片明媚,古樸的宮殿巍峨肅穆,飛簷相連,閣樓層疊,館苑錯落,殿內不時傳來低沉的鐘鼓之聲,全城可聞。

正殿內的早朝已進行了一個時辰,正在奏議軍國大事,關注的焦點是攻防的策略,此議一出,眾說紛紜,眾臣爭論得麵紅耳赤,皇帝李淵身著袞冕服,頭戴通天冠,在禦座上側耳傾聽,一言不發。

兵部尚書殷嶠手持笏板,端坐位中,據理力爭道:“去冬,霍公在太和山下大敗梁師都,令其精銳儘喪,梁師都已成驚弓之鳥,至今仍在胡地逡巡,並未返回朔方。且延州駐軍曆冬休整,士氣旺盛,隻要朝廷能夠供給征戰所需的軍糧,必能一鼓作氣,蕩平梁賊!”

尚書右仆射裴寂覷了一眼殷嶠,扭過頭來,麵對禦座,說道:“不然!梁賊雖已成窮寇,可暗地裡有突厥撐腰,若我軍兵臨城下,突厥驟然馳援,雙方必定兵戎相見。目前,大唐尚不具備與突厥爭鋒的實力!”

“突厥人若肯出兵相助,哪裡會等到我軍屯兵朔方?” 工部尚書武士彠反駁道,“去冬太和山之戰,突厥人又何必折騰,差遣吐穀渾人助戰梁賊?”

“況且,”殷嶠補充說道,“延州去朔方城數百裡而已,若糧草充足,兵貴神速,可一戰而定!待千裡之外的突厥聞訊而動時,朔方城早已變換旗幟,固若金湯了,突厥縱然萬騎壓境,又奈我何?”

裴寂還想說話時,齊王李元吉嘴角一翹,說道:“諸位大人,突厥人的德性眾人皆知,那處羅可汗更是貪人貢物,來者不拒,他會親自出兵?打死我也不相信!隻怕是又會故伎重演,派什麼人替他征戰吧?”

李元吉此話一出,眾臣議論紛紛,大殿頓時嗡嗡一片。

皇帝把手一抬,值事太監高聲喝道:“肅靜——”

旒纊之下,李淵側過頭來,問向一旁的李建成:“太子,你以為如何?”

李建成對著禦座一揖,清了清嗓子,說道:“嗯,陛下,兒臣以為,延州方向的軍糧還是應當有所供給,畢竟霍公駐軍此地,扼其咽喉,梁師都不敢輕易南下;至於是否北攻朔方,兒臣以為齊王及諸位大人的話皆有道理,為萬全計,我朝似乎應當以靜製動,廣儲積蓄,以防突厥唆人來犯,有備而戰。不知聖意如何?”

李淵咂了一下嘴唇,未置可否。

“太子殿下的話,兒臣不敢苟同!”李建成話音一落,李世民便在坐中大聲說道,引得眾臣一片詫異,紛紛將目光投了過來 。

隻見李世民站起身來,對著皇帝一拜,然後說道,“此前,陛下禦定了‘先北後東’的國策,若要混一宇內,逐鹿中原,必先掃平西北諸賊。經太和山大戰,梁師都元氣大傷,暮氣儘顯,是西北諸賊中力量最弱者。若我朝不趁時進取,枉費戰機,與其時日得以喘息,則日後實難再取!常言道‘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羸弱之梁賊尚難拔除,又何論薛仁杲、劉武周之徒?如此遷延,大唐何日才能一統神州?故兒臣建言,全力供給延州軍糧,委兵霍公,一舉攻拔朔方,蕩平梁賊!”

李建成聽聞,略顯尷尬,低頭不語,隻聽到齊王李元吉“豁”地一下,從座中站起來,高聲說道,“秦王之策,過於冒進,兒臣有異議!我朝雖擁八百裡秦川,據金城千裡,然而承陏亂之弊,民貧力寡,三五年內,自守有餘,攻取不足。若冒險北征,諸賊群起而攻之,非但朔方難取,怕關中也難自保!若關中動搖,京師紛擾,誰能擔此罪責!”

“齊王危言聳聽!若果真有那一天,”李世民斬釘截鐵地說道,“我願以身家性命抵罪!”

李世民話音落地,大殿內鴉雀無聲,靜如荒野。眾臣表情不一,有的低頭深慮,有的閉目佯思,有的驚恐矚目,有的觀望禦座。

殿內陛階前的檀煙嫋嫋而上,無聲無息。

禦座中輕咳一聲,傳來皇帝李淵的聲音:“今日早朝,暫且到此,攻防之策,他日再議!”

隨著值事太監長長的一聲“退朝——”,眾臣紛紛起身,跪拜於地,三呼萬歲。李淵緩緩起來,走下禦座時,扭頭對值事太監說了一聲,“今晚讓太子、秦王及齊王到兩儀殿來,陪朕進膳。”

“遵旨!”

……

夜幕降臨,長安城燈火點點,與繁星閃爍的天穹交相輝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