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霍國公柴紹硃衣高冠,革帶飾劍,班立於百官之中。見乘輿移動,節鉞向西,便與眾臣口稱萬歲,跪伏恭送,就在一刹那,不知怎的,兩行熱淚竟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潸然而下。
……
飛簷重閣,紅牆碧瓦,黃鐘悠悠,錦旗飄飛。
第二日,辰時正刻,大興宮太極殿前百官侍立,文武齊聚,行三拜九叩大禮後,承製官大步出列,略清嗓音,高頌祝捷文書——
“飛霜激電,上蒼以宣威;伐罪拯民,我朝以耀武。
劉賊武周,性本凶頑,識淺庸愚,不恤吾皇仁深之意,悍動乾戈,行鼠竊之為,恣囂張之事,犯我邊境,侵我山河,推黎民於水火,陷萬姓於塗炭。
劉賊所至之處,以虐害為化風,以誅戮為快事,一境籲上天而無路,生民赴何地以稱冤?眾心盼月,如望皎日。我朝順天應人,揮戈而誓眾,東向以平醜虜。
秦王上憑神武,遙稟睿謀,舉兵半載,蓄銳柏壁,仰承天機,一戰而定,百餘裡槍旗競進,數萬虜斬俘無遺,乘勝連平州郡,數日光複晉陽!百姓得以生全,山河重入上朝,萬姓無不感帝力以沾襟,望皇都而涕泣!
凶虜既平,長承日月之光;國祚無疆,永荷乾坤之佑。敵之將佐,生擒而歸者,數以百計,獻之郊廟,昭告列祖,倍樂聖功,歡欣之至,今布於四海,露之耳目,謹奉以聞!”
宣讀完畢,百官三呼“萬歲”,振振有聲;再拜行禮,起伏有致。
隻見承製官手捧書冊,昂首挺胸,稍一停頓,便高聲宣讀嘉獎敕令。
受賞將士班列整齊,肅立於朱雀門外,由大興宮的內官逐一引導,至丹墀下序立,聽授封賞。
授畢,儀仗迎風舞動,鐘鼓交響動地。
樂聲起時,秦王李世民大步出列,立於丹墀之下,代三軍受賞將士答謝天恩。
隻見他一身朝服,絳紗白襦,端莊飄逸;金蟬梁冠,熠熠生輝;山玄玉佩,叮叮細響;熏硃綬帶,隨風輕揚。
樂聲落下,李世民朝著丹墀上的皇帝冠蓋叩拜行禮,起身立定,朗聲說道:“承陛下天威,得三軍用命,王師掃蕩敵虜,光複國土,士民為之歡欣,國祚為之永續!將士享天恩,沐甘霖,唯有枕戈待旦,厲兵秣馬,方能儘忠上朝,報效國家!”
李世民稍稍停頓,深吸一口氣,擲地有聲地說道:“縱觀四方,虎狼遍野,嗷嗷相視,蠢蠢欲動!柏壁一戰,雖暫解危局,無蕭牆之患,然欲本固邦寧,混一天下,自當踴躍進取,揮師繼進!群虜所恃者,北夷而已,漠北天高,策馬可平;爪牙恣睢,剪之可也…”
李世民此話一出,如投石激浪,飛弓驚鳥--文武百官雖端立殿前,紋絲不動,可內心卻波濤起伏,久難平複,有人暗自叫好,有人憂心忡忡,有人聞之逆耳,有人叫苦不迭……
殿前明黃冠蓋下,皇帝端坐禦榻上,袞冕垂旒,側耳傾聽,表情凝重,未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