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說著,女軍帥抬頭平視,怔怔地看著前方,黑眸一動不動,濃眉緊鎖,愁緒滿麵。
“今日所來,正為此事,”蕭之藏見狀,在座中一欠身,拱手說道,“聽聞近日廷報頻至,我猜測是兵部催戰,擔心殿下有所分心呐,一方麵要應對朝廷的質詢,一方麵又要思量戰場的變化,故蕭某前來建言,願殿下專心於戰事,至於呈書朝廷的事宜,可由蕭某代筆,殿下審定,畢竟,斡旋台閣之間,疏絡朝廷六部,蕭某也有些心得。”
“如此甚好,”李三娘轉過頭來,表情已變得輕鬆了些,淡淡一笑,說道,“我本不熟悉朝堂上的繁文縟節,若霍公在營中,我哪裡需要操這份兒心啊!如今蕭學士能代勞,那再好不過了,請您答複朝廷,紅墩界戰事膠著,但近期必然會見分曉,希望朝廷鼎力支持,軍資供給一如既往!”
“下官明白,殿下勿憂。”
……
大帳威嚴,帥旗高掛,數將端坐,神色冷峻。
一個時辰後,兩名壯碩的衛士押著一個梁軍校尉走進中軍大帳裡,來人蓬頭垢麵,神情沮喪,手指粗的繩索把他捆得像粽子一般結實,渾身上下血跡斑斑,頭上更是纏著一圈厚厚的繃帶,整個人像從地獄裡剛爬出來一樣。
除了俘獲自己的宋印寶之外,見劉旻、馮端等昔日朔方的戰將也儼然上賓,端坐在帥位一側,那校尉眼眸轉動,詫異的目光一閃而過,繼而垂下眼皮,立在原地,麵無表情。
帥位上,李三娘頭紮紅帛絲巾,身披錦繡戰袍,白玉雙佩,革帶金鉤,皇族風範奪人眼目,隻見她在座中一揮抬,說道:“鬆綁!”
三下五除二,衛士們解開了俘虜身上的繩索,退到帳門邊聽候命令,那校尉動了動肩膀,揉了揉手腕,依然低頭,沒有吭氣。
“我是大唐平陽公主,禦賜驃騎大將軍,”李三娘看著對方,威嚴地說道,“你落敗沙場,擒於我軍,生殺之柄在我手中,若識時務知大局,所問必答,我放你生路,來去自便。”
對方眼皮一顫,嘴角抽動,欲言又止,搭拉著腦袋,長時間沉默。
劉旻見狀,從座中站起來,走到對方跟前,問道:“你可認識我?”
那校尉抬頭,一彎腰,拱手答道:“劉將軍,卑職認得您,前年朔方城演練攻防之戰,您曾任都虞侯,親臨我部督導。”
“嗯,那好,”劉旻盯著對方,說道,“時過境遷,我已不再是什麼朔方城的都虞侯,你看清楚了,我這身上披的是大唐戰袍,你若願意,可投到我的麾下,軍階糧餉隻增不減,咱們一同打回朔方去!”
那校尉眨眨眼,目光閃動,可瞬間又變得暗淡,隻輕歎一聲,沒有回答。
“天殺的,不知好歹!”一旁的馮端按捺不住,指著俘虜的鼻尖罵道,“梁師都許了你什麼願,今為階下囚,還似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給他陪葬?”
那校尉一驚,惶恐地看了看怒氣衝衝的馮端,戰戰兢兢地開口道:“馮將軍……我……我……”
“我什麼我!”馮端怒氣不解,喝道,“既然你也認得本將,那好,告訴你,都是軍人大丈夫,降與不降就一句話,我生平就看不貫你這號人,粘粘糊糊的,還不如在戰場上一刀宰了省事兒!”
那校尉不敢接話,眼圈一紅,淚水打轉兒,繼而閉上雙眼,低下頭去,緘默不語。
劉旻歎息一聲,拍拍他的肩膀,說了一句“時至今日,禍福自取吧,”便徑直坐回自己的位中。
這時,宋印寶站起來,朝著帥位一揖,說道:“殿下,這個手下敗將冥頑不化,毫無歸順之心,我看不必浪費口舌了,推出轅門斬首即可!”說罷,側頭瞅了瞅站在帳門邊的兩個衛士。
李三娘擺擺手,示意眾人勿動,再次打量俘虜,換作平緩的語氣,說道:“我絕不強人所難,你心中似有隱情,我不勉強你陳述軍情,這樣吧,你現在就可以走了,但離開大營後,若他日又在戰場相遇,我軍決不會手下留情。”
那校尉渾身一顫,十指抖動,抬起頭來盯著李三娘,眼眸變得光亮,驚恐之中有意外,意外之中有感激,感激之中有無奈……
隻見他彎下腰去,朝著帥位深深一揖,退後三步,這才轉身,朝著帳門邊走去,可步子卻越邁越小,越邁越慢,最後,隻見這校尉再次轉身,“撲通”一下雙膝跪地,拜伏道:“大唐公主殿下至仁至義,百聞不如一見!今日,小人雖為了一家十餘口人的性命,不敢歸降大唐,但隻要是小人知曉之事,公主殿下隨問隨答,若有半句不實,小人願受天打雷劈!”
三個將領聽聞,麵麵相覷,大感意外,不約而同地扭頭,朝帥位看去。
隻見李三娘嘴角輕揚,露出一對淺淺的酒窩兒,伸手一抬,笑道:“請起來說話。”
那校尉站起身來,再次拱手,說道:“公主殿下,自劉、馮二位將軍投誠大唐後,梁王……哦,不,梁師都惱羞成怒,下令說,如果再有軍將投降,則誅滅三族!我一家老小十四口人,都在朔方城中,今日我歸降大唐,明日他們就人頭落地,所以我……我……”
“不必惶惑,你的處境,我能體諒,”李三娘見對方哽咽難語,便好言勸慰道。
聽到此話,劉旻、馮端對視一眼,百味心頭,目光沉鬱,都蹙眉低頭,各想心事……
“既如此,你也不必久留,”帥位上再次傳來李三娘的聲音,“天黑之前,你就趕回壘中去吧,以免引起索周的懷疑。”
“謝公主殿下,”那校尉躬身致意,然後抬頭,迎著李三娘的目光,誠懇地問道,“不知有何軍情,小人能夠呈獻?”
“喔,是這樣的……”
在接下來的一個時辰裡,對於紅墩界故壘中的種種情形,從人馬數量到器械武備,從糗糧飲水到軍心士氣,從戰損消耗到部伍聯絡,李三娘都詳儘地詢問了一遍,尤其是得知梁軍與稽胡已產生嫌隙、互不信任的消息後,不禁喜從中來,連連點頭,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