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院門內,經過前廳,接著就是一條長長的甬道。待轉到族中議事的忠信堂後,族中長輩們就把鐘澄留了下來敘話。過了一個較大的中庭,在穿堂東邊的角門處,妙如及妹妹們跟著楊氏一同上了幾頂軟轎,被早候在那裡的幾個粗壯婆子,抬往了內院。估摸著又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才停下來。
轎簾被掀開,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古樸幽靜的院落。繞過影壁,隻見庭院正中間,佇立著一棵蒼勁的老槐樹,看樹身就知道,有些年頭了。亭亭如華蓋的樹冠,幾乎占住了大半個院子。這是一座兩進兩層的院落,中間是廳堂,左右兩邊是廂房,旁邊還有耳旁,後麵是仆人住的後罩房。廂房上麵還有一層閣樓。典型的南方民宅的格局,處處透著精致和古樸的氣息,看得出之前有人特意修繕過。
“九奶奶,您也累一天,請先行歇著。等奴婢先跟大太太回稟過,再來聽候吩咐。”一直在前麵張羅引路的婆子盧元瑞家的,俯身向楊氏行禮,“這周昌家的就留在此處了,她熟悉內院各處的物什,叫九奶奶好使喚!”說著,就把一個身著藍布夾襖的青年仆婦推上前來。
隻見那周昌家的俯首一禮“給九奶奶請安!奴婢周昌家的,原先在大房裡當差,被三奶奶特意派來供九奶奶差遣。”然後,轉身對又楊氏身邊的崔媽媽,也行了個禮,“內院的各處,但凡有不熟悉的,不周全的地方,請媽媽儘管吩咐奴婢來辦,千萬彆客氣!”
楊氏和崔媽媽對視一眼,見這周昌家的言談舉止大方利落,心中擔憂也就放下了。盧元瑞家的和五房的主仆又客套了幾句,才匆匆回去。
五房的仆婦們在崔媽媽的安排下忙開了。分房的分房,放置行李的放置行李,清洗的清洗,
布置的布置。待將房間各處安排妥當,正堂裡設上靈堂,掛上白幔,已是下午的申末時分。隨後,又接待了前來探望的長房女眷。在盧元瑞家的引領下,鐘大太太帶著兒媳鐘三奶奶,來到槐香院看望五房一家,在鐘母陳氏的靈堂上完香後,就打道回去了。
五房一家由於有孝在身,此次返鄉歸家,來得十分低調。唯一的男丁鐘澄,也在與族中長輩,商榷了母親的安葬事宜後,早早地回到了槐香院。
第七章 偶遇
十一月的某個黃道吉日,將鐘老太太安葬在鐘氏的祖墳墓地後,鐘澄又請清虛觀的道士們做了三天的道場,以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在回祖宅的路上,撩開馬車的窗簾,回望著漸行漸遠的墓碑,妙如的心情肅穆而低落。
“彆了,祖母!我會好好保護自己的,也會認真地活下去的!決不給您老人家丟臉!”在心裡默默念道,她的思緒,跟著墓前那白色孝幡一道,隨風飄來蕩去。想起祖母一年多的照顧,她就忍不住潸然淚下,還沒來得及回報,以後就再也沒機會報答她老人家了。
“姑娘,老太太生前一心記掛著您的安危,千萬彆哭壞了身子。姑娘這樣,老人家她走得也不安心!還是養好身子,以後把日子過好了,再嫁個好人家,才不辜負老太太一番疼惜和安排。”跟在車裡的秦媽媽在一旁輕聲勸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