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表率作用是明顯的,在老吳的帶動下,隻用了五天時間,就完成了第六單元的設備管路調整,又通過一天的調試,經方翰民驗收合格,於第七天開始進行廢水的水蒸氣蒸餾試驗。
其實,這樣的試驗完全是做給領導看的,因為領導們不放心,隻有通過試驗,證實方翰民的技術方案確實可行,才能徹底打消領導們的顧慮。
對方翰民來說,這樣的試驗根本不能稱其為科學試驗,因為前世在他大學本科畢業的時候,他實習的華康藥業公司,就是用這種方式處理鐵粉還原產生的廢水,方翰民對這種工藝早就爛熟於心,現在他隻是順手拿過來使用,試驗的說法他覺得好笑。
所以,首次投料試車便獲得成功,讓其他人覺得太不可思議,方翰民心裡卻很平靜,他認為這隻是一次照葫蘆畫瓢的工藝套用,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衡量廢水處理是否成功,關鍵看處理後廢水中各種有機物的含量,隻有那些有害成分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才算有效處理,否則,無論采用什麼方式,處理過程都是無效的。
檢測結果表明,通過水蒸氣蒸餾,廢水中芳香族化合物的總含量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值,其他有機物的含量也都在標準範圍之內,證明方翰民的水蒸氣蒸餾工藝,對鐵粉還原廢水的處理是成功的。
連續考察三天,通過定時和隨時取樣,化驗結果證明,經過水蒸氣蒸餾處理後的廢水,不僅各項指標穩定,而且完全符合排放標準。
這一消息不脛而走,幾位廠領導也陸續知道了,一把手老袁、主管生產的王副廠長以及其他副廠長都很高興,他們認為徹底根治二車間的廢水汙染問題終於有希望了,但總工程師老夏卻不以為然,他不相信方翰民能在工業設備中做成這個試驗,更不相信方翰民能在十天之內做成這樣重大的試驗!
要不是水蒸氣蒸餾工藝在操作過程中除了使用一點水蒸氣,並不消耗其他原料,那天在會上,老夏是不會同意讓方翰民利用車間設備做試驗的,他認為即使袁廠長的折中方案,也存在很大風險,如果需要額外加入新原料,一旦試驗不成功,方翰民負得起責任嗎?作為紅星製藥廠的總工程師,老夏覺得自己有權阻止這種冒險行為。
聽到方翰民已經在車間做成了水蒸氣蒸餾試驗,老夏第一個不相信,他把頭擺得像撥浪鼓一樣,“不可能,這種大型試驗,不是吹糖人那麼簡單!”
老夏這種心態完全可以理解,當時在會上,袁廠長指示分頭行動,由老夏組織技術人員,在實驗室用小試驗證方翰民的廢水處理工藝,方翰民在二車間直接用工業設備做試驗。
老夏按照從前固有的工作節奏和方式,按部就班地從人員組織、儀器設備和相關試劑的采購開始工作,十天過去了,他才剛把人員組織起來,讓供應科購買的儀器設備還有一部分沒到貨。
而另一邊的方翰民卻不按套路出牌,他雷厲風行,從工藝流程的確定和設備的選用調整,到取得穩定的試驗結果,隻用了十天時間!
在其他廠領導高興的同時,總工程師老夏的麵子卻不好看,但試驗結果就擺在那裡,方翰民也不可能為了照顧夏總的麵子,而把試驗成功的消息封鎖起來。
在總工程師辦公室,老夏的助手告訴他,方翰民試驗成功的消息是真的,老夏低頭不語,過了好一陣才突然站起身來說道:“走,陪我親自去看看他們的試驗。”
當助手陪著老夏來到二車間第六操作單元現場的時候,一套水蒸氣蒸餾工業裝置正在運行,老夏跟助手圍著裝置轉了幾圈,又爬到七八米高的另一個操作平台仔細查看了一番,助手是一名工程師,多少也能看懂一點生產裝置的運行情況,他在老夏旁邊發出了小聲的感歎,“這哪是做試驗啊!這跟正常生產沒有任何區彆。”
老夏並未理會助手說的話,他問現場的操作工人:“你們這裡誰負責?小方沒在這裡嗎?”
“我們這裡由臨時的班長負責,你說方翰民呀?他半小時前來過,可能回辦公室了吧。”
老夏沒再說什麼,離開第六單元操作現場後,他跟助手並未去找方翰民,而是去了二車間化驗室,幾位化驗員雖然跟他倆不太熟悉,但知道這老頭是紅星製藥廠總工程師,“他來這裡乾什麼?”
正在幾位化驗員疑惑不解的時候,老夏向她們詢問道:“有沒有對處理後的廢水進行取樣化驗?”
那位年齡較大的化驗員向老夏解釋,根據方翰民的安排,每隔兩小時必須對處理後的廢水取樣化驗,為了配合第六單元裝置連續運轉的工藝要求,試驗期間,化驗室抽調專人跟隨,無論白班晚班,都要確保處理後的廢水得到及時準確的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