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職務調整(2 / 2)

老王茫然不解地問:“這跟現在討論的事情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在你看來,凡是沒聽說過的工藝技術,甚至名詞術語,都是子虛烏有、故弄玄虛的嘩眾取寵,但曾經也是咱們聞所未聞的鈀碳催化劑和加氫還原工藝,如今不僅成了紅星製藥廠的技術支撐,而且是全廠的主要收入來源。對此,王廠長如何解釋?”

“這......”如此打臉的事實,讓老王啞口無言。

畢竟是一個班子裡的同事,老王的尷尬雖然是咎由自取,袁廠長卻沒想讓對方下不來台,他淡漠地說:“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那些第一次聽說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也許明天就會在麵前變成現實,所以,麵對任何新名詞、新概念、新術語,不要一概排斥,更不要隨便否定。因為,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時代,從未見過和首次聽說的東西太多了!”

這既是領導對下屬的批評和告誡,也是袁廠長給老王的一個台階,儘管老王不一定領情,旁邊的夏總卻認為這是他借坡下驢的好機會,“袁廠長的話很有道理,現在是知識大爆炸時代,我們要隨時準備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不過,我認為王廠長的意思也不是要否定規劃中的內容,他隻是比較謹慎,是吧,王廠長?”

老王神態漠然,不置可否。

因為會議主題不在這裡,袁廠長並未把老王的態度放在心上,他擺了擺手,“咱們不要在規劃內容上糾纏了,即使現在不懂,將來也會逐漸明白那些內容的意義。開始已經說過,今天開會的目的,主要是討論機構和人員調整的事,剛才班子裡的兩位同誌已經發表了他們的意見,大家還有什麼意見?談談各自的看法吧。”

老夏想了想,“技術科的部分職能劃歸總工辦,把科技規劃的執行機構放在技術科,這主意不錯,但技術科和總工辦有沒有隸屬關係呢?”

“沒有,這是兩個相互平行的管理機構,它們的側重點不一樣,今後技術科的重點在於技術規劃的監督與執行,總工辦的工作重點是對全廠現有技術的管理。”老袁解釋道。

“讓薛科長調任總工辦當主任,相當於為方翰民讓位,他對這種平調會不會有意見呢?”因為以前技術科和總工辦是上下級關係,老夏是薛科長的頂頭上司,兩人關係一直不錯,還有私交,關鍵時刻,老夏不忘為薛科長爭取利益。

“老薛在技術科長的位置上已經待了五六年,這期間他在技術上有什麼建樹嗎?我不知道你們記不記得,反正我是沒有一點印象,哪怕是合理化建議也沒有!”

“在我印象中,對全廠生產單元進行工藝技術摸底排查的建議,好像就是薛科長提出來的。”老夏終於從記憶中搜出了一件往事。

袁廠長點了點頭,“沒錯,建議是薛科長提出來的,但在技術科擱置了一兩年,紋絲未動,最後是方翰民調入技術科以後完成的。”他停了停,繼續說道:“行啦,這就算是老薛的功勞吧,夏總的意思,要把薛科長的職務往上提一提?”

有人說,領導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這話一點不假。在一個領導班子裡,各成員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和小團體,一旦涉及到班子成員朋友圈的利益,隻要不違背大原則,一把手往往不看僧麵看佛麵,總要給班子裡的同事一些麵子。既然老夏公開為薛科長邀功請賞,袁廠長也樂得給他個順水人情。

“老薛在技術科長這個位置上待了五六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覺得在他調離技術科長這個崗位的時候,應該給予一定鼓勵。”老夏乾脆把話挑明。

袁廠長想了想,“是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果大家沒有意見的話,在兼任總工辦主任的同時,把他提拔為副總工程師。”

說實話,這樣的提拔聊勝於無,在紅星製藥廠,老夏的總工程師都是個虛職,副總工程師就更沒有實質性權力,但在名義上,這個職務要比一般科室主任高半個格,無論對老夏還是老薛本人,算是個安慰。

班子裡的其他成員當然沒有意見,老夏對這樣的提拔也不好再說什麼,他知道老薛在技術科長的崗位上確實乏善可陳,袁廠長隻是看在他的麵子上,才給老薛提升職務。

見大家沒有不同意見,袁廠長說道:“方翰民的職務由技術科副科長,升任技術科科長,主要是為了便於貫徹落實有關技術進步的近中遠期規劃,大家應該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和意義。”

王副廠長已經好一陣沒有說話,當老袁提出方翰民職務調整問題的時候,他再次打起精神,“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方翰民現在的身份是以工代乾,說白了,他還是個工人,而且是合同製工人。按照國營企業內部任職資格規定,他這樣的身份,不符合擔任職能部門一把手的條件,我看還是先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再說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