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比平時晚了一柱香才到了鎮上,卻沒有直接去集市,而是先去了鎮外的冰窖,取了一塊冰。然後放入木桶中。
到了昨天的攤位,張希瑤先去東市買了醋、紅糖、糯米粉和十斤下等鹽。
當她拎著東西回到攤位時,聚攏一大堆人。張二伯忙得不可開交,看到她來了,忙讓她快點幫忙。
食客們一邊吃一邊發出感慨,“這個涼粉真好吃!”
張二伯平時在家不下灶房,切涼粉就很慢,調料汁時,他就笨得不成樣子,手忙腳亂的。
張希瑤一過來,人家直接就吩咐張二伯負責搗蒜,她刀涼粉的速度唰唰唰幾下就能切好。調料汁時就更是乾脆利落。讓人一看就知道她是精於廚藝的人。
涼粉不像臭豆腐可以打包帶走。隻能在這邊吃。
一碗涼粉是一斤的量,賣四文錢。他們把家裡的碗全拿過來,但是根本趕不上賣的速度,張二伯見這樣不行,就飛跑著去東市買了一捆粗瓷大碗和二十雙筷子。
一波客人離開,張二伯喜得眉開眼笑,還向張希瑤炫耀,“這些客人全是我喊過來的。聽說他們要在對麵茶樓開詩社。”
張希瑤恍然,她就說嘛,怎麼大早上會有這麼多客人光顧。
她示意張二伯幫忙把冰給搗碎。
張二伯二話沒說,就開始忙活。張希瑤則把客人吃過的碗洗一洗。水是現成的,找街裡麵的住戶,借水井打一桶過來。
“咱們把桶、碗、筷子都拿過來了,家裡人還不知道怎麼吃飯呢。”張希瑤也是想省錢。所以才沒買碗。
張二伯卻覺得這都不是事兒,“現在家裡乾農活,都吃乾的。不用碗也行。”
張希瑤一想也對。
張二伯沒一會兒就將冰全部捶碎了,“怎麼把涼粉加進去?是不是要把涼粉桶放到這個木能上麵?!”
張希瑤搖頭說不用。她從板車下方抽出一個蓑衣。是的,就是下雨天,大家穿的蓑衣。
張二伯看到蓑衣,抬頭看了眼天色,有點不解,“今天太陽這麼大,會下雨嗎?”
“不是!你把蓑衣撐起來,擋一擋。可不能讓外人瞧見咱們的方子。”張希瑤壓低聲音提醒他。
不是她小氣,而是沒賺到錢之前,她可不能讓彆人學會。到時候她就沒法賺錢了。要不然她為什麼要花大錢把冰窖包下,不就是打著獨家生意的主意!
張二伯懂了,立刻將蓑衣撐起來,遮擋住侄女的動作,他還警惕地看著四周,確保其他人不會看過來。
張希瑤將買來的下等鹽全部倒入冰桶上方,然後再上麵鋪上一層鵝卵石。這些鵝卵石是張希瑤在村裡的小河邊撿的,光滑透亮,顆粒都很小,差不多有成人女子小指頭的指甲蓋那麼大,應該沒人會買它鋪地,所以小河邊有許多。做好後,再蓋上紗布,係上繩子。
這紗布被她剪了一個個小洞,這洞剛好可以放鋁桶!
她讓張二伯去茶葉鋪子幫她把鋁罐取過來。
張二伯照做了。然後張希瑤將鋁桶放入小洞中,開始又讓張二伯去把東市存在鋪子裡的爐子和瓦罐拿過來。再順便買兩百支竹簽。
聽她要這麼多東西,張二伯就很納悶,“拿爐子和瓦罐乾什麼?今天咱們也不賣臭豆腐啊?”
“我要做新吃食。我不是跟你說了嘛。”張希瑤讓他快點去,“一會兒日頭上來,客人就多了。咱們得好好利用這個機會賺錢。”
張二伯聽她這麼嚴肅,隻好再跑一趟東市。
東西拎過來,張希瑤就在爐子上點火,在瓦罐裡燒了些水。再把糯米粉和紅糖倒進去攪拌成砂紅色的糊糊。
張希瑤昨晚就寫了一個牌子,豎在板車側麵,經過的人都能看到她賣什麼吃食。
“涼粉是什麼?”
不少人都很好奇,頌朝人愛吃,也會吃。尤其涼粉這個名字一聽就很涼,現下天氣這麼熱,天天喝飲子,他們也想換個口味。
於是經過的人就好奇問價。
五文錢也不貴,比飲子還便宜一些。領頭的人就說,“我買一份,大家都嘗嘗。要是味道好,你們再買。”
不是所有吃食都符合大家的口味,這些人也要節省過日子,不好吃就浪費了,其他人也都同意了。
這涼粉拌好,送過來,隻憑著顏色就能讓人心生好感,一口下肚,爽滑勁道,雖說比不上飲子涼爽,但是彆有一番風味。
“好吃!我也買一份!”
“我也來一份!”
這些人吃著不錯,他們也不算是有錢人,隻能算是殷實人家,也都掏得起錢。六塊臭豆腐三文錢,嘗個味兒就沒了,對他們來說不劃算,但一碗涼粉卻還是吃得起的。
張希瑤一邊拌涼粉一邊讓二伯幫忙把瓦罐裡的糯米汁倒進碗裡放涼。
張二伯收完錢就沒事可做了。聽了這話,就幫忙倒好,再繼續燒水。
張希瑤幫忙把涼粉拌好。大家就坐在陰涼處吃。他們今天還特地帶了一張桌子。就是家裡吃飯用的四方桌,拿了四個條凳。大家坐成一圈,品味著新發明的吃食。
張希瑤見糯米汁已經放涼,倒入剛剛的鋁罐中。
張希瑤將鋁罐的蓋子用刀戳了個洞,這個洞剛好可以插入一根竹簽。
之所以買竹簽,那是因為張希瑤太累了,昨晚忙得暈頭轉向。沒想起來。也是剛剛,她才想起來沒有做冰棍棒。
開封有許多竹子,所以竹簽的價格很低廉。二十根竹簽也才兩文錢。